改革开放以来五次粮食波动与政策调整
刘振伟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台阶,粮食供需呈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但自1999年后,我国粮食连续减产,2003年回落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的,但如果减产趋势持续或增长恢复缓慢,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名称】《《农村工作通讯》》 【年(卷),期】2005(000)001 【总页数】2页(P54-55)
【关键词】国家粮食安全; 减产; 主要农产品; 总量平衡; 中国; 政策调整; 战略性调整; 求是; 改革开放; 99年 【作 者】刘振伟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常委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经济财政
往事追忆 f WANGSHIZHUIYI 本栏主持人朱江平。改革开放以来
~············......?...................己?:厂每放~禽戳茹蠕臆调撞1 ! 改 革…我国粮食生飞,产连续上了几个台阶,粮 ,,、 食供需呈现总量平衡、丰 年有余的局面。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 调整,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成 为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但自
1999 年后,我国粮食连续减产, 2003 年 回落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水平。 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 的,但如果减产趋势持续或增长恢复 缓慢,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一旦 粮食供求形势逆转,不仅影响农业发 展和农民增收,还将动摇国民经济基 础。因此,要总结以往几次粮食波动 与政策调整的经验教训,采取更加积 极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次调’蓝( 1979 ~ 1989 年): 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国家同时大 幅度提高粮食价格.调;成粮食收购 数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1979 年国家统购粮价格提高 20% ,超购价提高 50%, 6 种粮食价 格(小麦、稻谷、王米、 高梁、大豆、 谷于)的平均价格提高了 21% , 由 每50 公斤 10.64 元提高到 12.68 元。同时,调;成粮食收购数量,开放粮食 集市贸易市场。由于提高了收购价 格,但销售仍维持低价,购销差价 由国家财政补贴, 1984 国家财政补 贴额为 234 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 收入的 15.6%。这一政策调整,推动|国知f川4 斗f{, 200丙丁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的 高速增长,出现了 1979~ 1984 年长 达6年的农业高速发展,粮食产量自1978 年的 3048 亿公斤,迅速增加到1984 年的 4073 亿公斤,年均 增长率为 6.7%。 1984 年,农产品出 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卖难”。这 次“卖难飞主要是早轴稻卖难,且 集中在南方早牵tlJ稻产区,其他农产 品,特别是梗稻、经济作物、 畜产 品的供求关系依然比较紧张。为缓 解“卖难”,国家提出了“绝不放松 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 针,实行农、林、牧并举 , 发展乡镇 企业。同时,从 1985 年开始取消实行了 30 多年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 给予农民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政策 调整后,1985 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下降6058 万亩,产量下降 282 亿公斤。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 5 年,粮食供 求关系又出现了新的矛盾。 1989 年, 中央专门就增加农副产品特别是粮 食的有效供给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务 必采取措施、夺取明后两年的农业 丰收。到 1989 年 , 粮食产量才
达到 4076 亿公斤,相 当于 1984 年的水平。 这次调整,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 果,用粮食生产的徘徊换来了经济作 物和畜牧业的增长 ,特别是乡镇企业 在这一阶段异军突起,成为改革开放 后我国经济又一次快速增长的重要 推动力,然而,国民经济的这一次增 长带来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双 膨胀,导致国家在 1989-1990 年不 得不实行收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 第二次调整( 1990 年~ 1993 竿):实行粮食’量低保护价和专项储 备制度1990 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 4463 亿公斤 , 比 1989 年增长 387 亿公斤。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和粮食安 全,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的最低保护价 和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建立粮食风险 基金。由于城市居民的粮食销售价格 没有同步调整 , 国家对国营粮食企 业的补贴迅速上升 ,达到 477 亿元 , 占当年财政收入的 14.4%。 1991 年, 由于财政不堪重负,国家提高了对往事追忆 f WANGSHIZHUIYI 本栏主持人朱江平产连续上了几个台阶,粮,,、 食供需呈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局面。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历史上最丰富的时期。但自 1999年后,我国粮食连续减产, 2003 年回落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水平。目前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供求是平衡的,但如果减产趋势持续或增长恢复缓慢,必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一旦粮食供求形势逆转,不仅影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将动摇国民经济基础。因此,要总结以往几次粮食波动与政策调整的经验教训,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第-次调’蓝( 1979 ~ 1989 年):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国家同时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调;成粮食收购数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9 年国家统购粮价格提高20% ,超购价提高 50%, 6 种粮食价格(小麦、稻谷、王米、 高梁、大豆、谷于)的平均价格提高了 21% , 由每50公斤10.64 元提高到 12.68 元。同时,调;成粮食收购数量,开放粮食集市贸易市场。由于提高了收购价格,但销售仍维持低价,购销差价由国家财政补贴, 1984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