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哲选择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20.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 A ) 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2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B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C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B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 A.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就必须坚持历史主义的观点,这是因为( C ) A.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 B.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D.杰出人物既有功绩又有错误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A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从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发展是( B ) A.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B.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有时前进、有时倒退的过程 D.有时进步、有时落后的过程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D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1、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C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A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

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D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B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D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C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B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1.社会意识是( 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D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D.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D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C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C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D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D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D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B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D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 C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D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C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B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B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C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C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国家的存在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在矛盾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反

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3、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C ) 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4、空间的特性是( C )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C ) A.科学之科学

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

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D.思维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6、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 )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D ) A.科学性和阶级性 B.原则性和灵活性 C.实践性和阶级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 8、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 C )

A.不需要任何条件 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

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 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

9、事物的质是指( D )

A.事物的规模和发展程度 B.事物中所包含的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D.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10、时间和空间是( B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B )

A.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B.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D.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12、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C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13、现实可能性是指( A )

A.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和必要条件的可能性 B.现实中虽有一定根据,但根据尚未充分展开的可能性

C.目前尚未实现,将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 D.实现的可能性

14、爆发式飞跃是( A )

A.解决矛盾的一种对抗的质变形式 B.解决矛盾的非对抗性的质变形式 C.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 D.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15、法律规范的贯彻( C )

A.靠社会舆论和习惯来实现 B.靠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来实现

C.靠国家强制执行 D.靠自由讨论来实现

16、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是( A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二元论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7、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B ) A.个人的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社会的客观物质条件 D.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统一

18、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D )

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 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9、人口因素是指( D )

A.一定质量的人口 B.一定数量的人口

C.一定构成和分布的人口 D.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20、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C ) A.个人心理 B.社会心理

C.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学 D.道德、艺术和哲学

21、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B )

A.按需分配的原则 B.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人道主义原则 D.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 A )

A.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C.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具有历史的继承

性 D.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C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B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25、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马哲选择题答案

过程的影响来实现20.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21、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D)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2、马克思主义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sve11es60sr9z0o3k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