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哲选择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哲学是( C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C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D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C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B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D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D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D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B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D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A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社会意识是( A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社会意识是( 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B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D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C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D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C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A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D )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C )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C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C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A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B )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B )

A.歌手演唱歌曲 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 D.法官审理案件 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A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B )

A.能够直立行走 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 D.区分长幼尊卑 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C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9.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 B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B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D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C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C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C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D )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D )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27.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A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28.社会进步是指( D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D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D )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B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C )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5、相对静止是指( C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A )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 D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C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B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有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D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D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C ) A.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B.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

C.真理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 D.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D )

A.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B.自然与社会的统一

C.生产与消费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C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是( B ) A.阶级性 B.继承性 C.社会性 D.主观性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C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方法,它们是( D )

A.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划分法 B.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划分法

C.进步社会和落后社会划分法 D.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 B ) 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从本质上看,科学是( A )

A.知识的理论体系 B.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反映

C.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D.一切知识的总汇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C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C )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

的发展水平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A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 B ) A.从现实的人出发 B.从抽象的人出发

C.从经济的人出发 D.从政治的人出发

3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C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经济规律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的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B )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D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D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强调的是时间的( D ) A.客观性 B.无限性 C.方向性 D.一维性 6、时间和空间是( C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认为( A ) A.世界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主观精神

C.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 D.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 )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C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C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A ) A.形象性 B.间接性 C.全面性 D.主观性

16、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7、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 D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9、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

马哲选择题答案

界1.哲学是(C)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sve11es60sr9z0o3k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