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任务7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
【案例】
王先生,48岁,心脏杂音病史20年,发热6周住院。查体:睑结膜见瘀点,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叶可见赘生物。化验类风湿因子(+),白细胞计数10×109/L。
初步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思考:
1.该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检查什么 2.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哪些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采集血培养操作的能力、对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合并栓塞患者抢救配合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感染性心内膜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走进讲堂:(视频)
一、概念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性细胞。赘生物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根据病情和病程,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点是:①中毒症状明显;②病程进展迅速,数天或数周引起瓣膜损害;③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菌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特点是:①中毒症状轻②病程长,可数周至数月③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根据瓣膜类型可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人瓣膜心内膜炎和静脉药引者心内膜炎。(图片)
二、 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以心脏瓣膜病为主,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他病原微生物有肠球菌、其他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及立克次体等。
致病微生物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扁桃体炎及扁桃体切除术、拔牙、流产、导尿、泌尿道器械检查及心脏手术等途径侵入血流,静脉药瘾者,通过静脉将皮肤致病微生物带入血流而感染心内膜。正常情况下,自不同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致病微生物可被机体的防御
机制所清除。当有心血管器质性病变存在时,可使受血流冲击处的内膜损伤,内膜胶原暴露,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循环中的细菌定居在无菌性赘生物上即可发生心内膜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亚急性者多低于39℃,呈弛张热,可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痛常见。急性者有高热寒战。突发心力衰竭者较为常见。
(2)心脏杂音:绝大多数病人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急性者比亚急性更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变化,或出现新的杂音。(音频)
(3)周围体征:包括①瘀点: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黏膜和睑结膜最常见。②指(趾)甲下线状出血。③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结节。④Janeway损害:是位于手掌或足底直径1~4cm无压痛出血红斑。⑤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性出血斑,其中心呈白色。引起这些周围体征的原因可能是微血管炎或微栓塞。
(4)动脉栓塞:赘生物引起动脉栓塞占20%~30%,栓塞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如脑栓塞、脾栓塞、肾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和肺栓塞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5)其他表现:轻、中度贫血。病程超过6周者有脾大。 2.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
①心力衰竭:是最常见并发症,主要由瓣膜关闭不全所致,以主动脉瓣受损病人最多见,其次是二尖瓣受损的病人。
②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以瓣膜周围特别在主动脉环多见,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③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主动脉瓣感染时,出现冠状动脉细菌性动脉瘤,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④化脓性心包炎:主要发生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
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受累动脉多为近端主动脉及主动脉窦、脑、内脏和四肢,可扪及搏动性肿块。
3)迁延性脓肿:多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多发生于肝、脾、骨髓和神经系统。4)神经系统:包括脑栓塞、脑细菌性动脉瘤、脑出血、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 5)肾脏:大多数病人有肾损害:①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多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②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③肾脓肿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有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并有核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常见正常色素型正常细胞性贫血。
2.尿常规:常有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红细胞管型和大量蛋白尿提示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3.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方法,药敏试验可为治疗提供依据。 4.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赘生物,观察瓣叶,瓣环、室间隔及心肌脓肿等,对明确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有重要意义。(视频)
五、 治疗原则
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用药要早、剂量要足、疗程要长,选用杀菌剂,静脉用药为主,监测血清杀菌滴度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首选青霉素或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所有病人至少用药4周;对青霉素耐药的链球菌和肠球菌,青霉素加庆大霉素静脉注射,疗程4~6周。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有严重心内并发症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六、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 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 3.焦虑 与发热、疗程长或病情反复发作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栓塞、心力衰竭等。 七、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急性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亚急性者可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等。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鼓励病人多饮水。同时做好口腔护理,以增加食欲。有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进行指导。
(3)发热护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温水擦浴等,及时记录体温变化。病人出汗多时及时更换衣服,以增加舒适感。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每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记录; 注意观察皮肤瘀点、甲床下出血、Osler结节等皮肤黏膜病损及消退情况;观察有无脑、肾、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及肢体动脉栓塞,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并协调处理。
3.用药护理
置针,避免多次穿刺增加病人的痛苦。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静脉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保护静脉,可使用静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