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特点探析 ' 农村改革是邓小平领导全国改革的先声,邓小平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和立足点,将中国改革步伐一步步向纵深推进?邓小平立足国情?立足现实?破立结合?实事求是以及始终坚持安定团结的改革思想特点,是中国农村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对今天的农村改革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农村改革是邓小平领导全国改革的先声,农村改革 的成功
是邓小平确立其全面改革思想的现实依据?邓小平正是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以农村改
革经验为立足点,将中国改革步伐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摆脱了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经过1952年——1956年的
主义 改造,农村社会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封建的小农
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二是封建的农民向社会主义集体农民的转变,从而使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村社会呈现出百废待兴的局面?
但是,由于受传统 的影响,特别是“左”倾思想的干扰,把社会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诬蔑为“产生 资本主义 的土壤和条件”,把 商品生产等同于“走资本主义道路”,人为地阻碍了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因此,“从1957年起,我们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拿农村来说,到1966年的十年间,农民的收入没有增长多少……‘
大革命’时期,情况更加困难?”[1]
到1978年,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已走到了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尽头,票证制度和条
块分割? 行政 分割禁锢了 市场 的正常发育和形成?
这就是1978年以前的农村社会,也是邓小平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认清中国国
情和农村现实的同时,邓小平还从
和社会全局的眼光来看待农业和农村问题?他说:“中国有80%的 人口 住在农村,中国稳
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3]也就是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此,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根本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为此,邓小平指出,农业本身的问题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哪种形式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4]这些观点,打破了教条主义的框框,突破了经典论者的空洞帽子,以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一切?此后,中国农村的改革便遵循“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一经典命题而轰轰烈烈地展开?
1.解放思想,放宽农村政策,同时因地制宜地提出一些新的具体措施并付诸实践 首先,解放生产关系?在经营体制上,逐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在经济体制上,建立以集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在
体制 上,打破政社合一的状态,废除人民公社,恢复原有的乡镇体制? 其次,解放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科技和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再次,解放农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解放农民的人身,不把农民束缚在小块土地
上,松动户籍制度,农民有外出务工和临时居住的自由等;二是解放农民的思想,通过具体实践的示范作用来促使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让他们懂得“致富不是罪过”?[5]
2.按照试点——推广的思路,以点带面,走双轨制的渐进改革道路,正确对待改革风险 邓小平充分估计了改革中的阻力和不利因素,不搞强迫,不搞一刀切?同时,树立全局观念
?工农互补,在时机成熟时,因势利导,水到渠成,逐步深入?
真理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实际新情况的不断出现,理论也需要不断修正?充实与发展?可
以说,中国的农村改革进程也是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第一,“双轨制”与先立后破?边立边破的原则与方法?
渐进式改革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概括,但关键在于新旧体制之间有一个“双轨制”的中间
过渡环节,有一个新旧体制共存的过渡阶段和新体制在旧体制内不断渗透?逐步积累发育的过程?“改革要先进行试点,局部推广,成熟一个解决一个,在中央未正式公布新制度和条例之前,改革试点以外的有关各方面
,应该仍按照现行制度办事?”[6] 与“双轨制”的改革方针相
,邓小平提出要正确处理“破”和“立”的辩证关系?“不能认为只有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了”,
而应该先立后破?边立边破,“用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7]
第二,“摸着石头过河”?试验推广的方法? 改革是一场试验,要一步一步地探索前进,不断
经验,不断调整?“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可以把改革的失误?试验错误的 成本
降到最低程度,尽量少付学费,可以使改革朝着易于取得成效的方向推进?改革及时获得并由此取得不断自我加强的推进能力?
第三,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风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邓小平认为,怕摔跤就始终迈不开大步?改革可能会有风险,而且风险可能很大?但对改革
风险要辩证地看,不改革更有风险,而且改革的风险只有通过改革去克服?况且改革往往与机遇相联,怕风险就抓不住机遇更抓不住大的机遇?因此,要改革就要敢冒风险,“不要因为小的曲折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前进?”[8]要迎着风险,知难而上?但敢闯敢试不是提倡盲干,而是要科学分析?未雨绸缪?“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