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原创题)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重达3.8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嫦娥四号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特别是近月制动和落月的过程,没有重来的机会,对系统可靠性有着极高要求。上图为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更加崎岖不平。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背面多火山爆发
B.月球背面能量释放导致月面剧震 C.冲向地球的流星体多撞击月球背面 D.月球背面昼夜温差更大 答案 C
解析 月球背面永远背向地球,面向外太空,当有流星体冲向地球时,月球背面最易受到冲击,形成许多陨石坑,造成极其崎岖不平的月貌。月球正面则很少受到冲击。故选C项。
2.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落月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嫦娥四号探测器重量更大 B.落月过程地面控制更困难 C.月球背面光线昏暗 D.月球背面温度变化极大 答案 B
解析 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着陆,地球和月球之间通信便利,落月过程易于操控。而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通信困难,需要通过月球上空一定高度的中继星来完成月地信息沟通,落月过程地面控制难度增加。故选B项。
3.与月球正面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深空射电探测具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
可能是月球背面( )
A.不受地球无线电信号干扰 B.尘埃物质更少 C.处于黑夜,便于观测 D.表面更干燥 答案 A
解析 在月球正面进行深空探测的仪器,会受到地球无线电信号的干扰,探测效果较差;如果在月球背面,可以屏蔽地球无线电信号,探测效果好。故选A项。
(2019·广州调研)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便于游客观测极光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可知,磁纬度大于60°的地区常出现极光。读图可知,图中近似平行的一组曲线为磁纬线,丙、丁两地磁纬度小于60°,不在极光区,排除C、D两项;乙地位于加拿大东部地区,甲地位于格陵兰岛,乙地基础设施完善,可进入性好,便于观测极光,B项正确,A项错误。
5.“极光之都”费尔班克斯(64°50′N,147°43′W)最适宜观测极光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 D
解析 极光应选择夜晚观测。该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12月昼短夜长,便于观测极光。
(2019·北京海淀上学期期中)下图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
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完成6~8题。
6.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高度 ②气候类型 ③地形特点 ④地表温度 ⑤云量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在世界时23时~次日13时,该地太阳总辐射强度大于0,说明此时段该地为白天。正午前后,太阳总辐射强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太阳高度大,①正确;图中显示,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主要与天气状况有关,随着云量的变化,太阳总辐射强度呈波动变化,⑤正确;从日出时间到世界时2时,该地太阳辐射总强度增加缓慢,在世界时2时之后,该地太阳总辐射强度迅速增大,可能与地形阻挡有关,③正确。故选择C项。
7.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答案 B
解析 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地面净辐射强度大于0,夜晚地面净辐射强度小于0,则乙代表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在午后2时出现最大值,日出前后出现最小值,则丙代表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大致与太阳总辐射强度同步变化,则甲代表地表温度。故B项正确。
8.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 )
A.西欧平原,3、4月份 B.撒哈拉沙漠,7、8月份 C.青藏高原,5、6月份 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