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的探究中追求科学的意义
曾宝俊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认识上,很多教师对此是比较赞同的。但在行为上,我们往往还处于困惑状态: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呢?本文愿结合案例谈一点粗浅的想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起点在哪?
【案例1】《月相的观察》教学片段
A教学
师:你们看过月亮吗? 生:看过。
师:(出示一个满月)你们知道这是几号的月亮吗? 生:这是15号的月亮。 生:这是8月15的月亮
师:(出示一个半月)对,这个月亮是几号的呢? 生1:半个月亮是10号。 生2:不对,应该是…… 生3:没有这个月亮!
师:看来我们对月亮还不太了解,月相的形状有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月相。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相的观察。
??
B教学
教师农历二十五日布置观察任务:回家观察月亮,为上课做准备。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到晚上就能看到月亮,然而到了晚上,天空中没有出现月亮。
于是第二天早上,月亮成了大家谈论的话题。 师:说说你们昨天晚看到的月亮。 生:昨天晚上我没有看到月亮。 师:没有?昨天晚上是阴天吗?” 生:不是,还有星星呢!
师:可是为什么没有看到月亮呢?有人看到月亮了吗? 这时候,有个学生说:“今天早上,我看到了细细的月亮。” 其他学生感到困惑:“哦?当真?” 老师趁机要求:“明天早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好!
二十七日早上。 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的月亮,月亮是什么形状?这次看到的月亮和以往看到的月亮有何不同?”
学生就像初次看到月亮似的,对月亮充满了好奇。因为以往学生看到的月亮都是满月、半月、新月等,但从来没有在早晨这么仔细地看过这样淡淡的月亮。当然,学生也没有想过
各种月亮的后面存在着什么规律。
教师让第一天就看到月亮的学生说一说:26日早晨的月亮和27日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关心今后月亮的形状如何变化。)
28日和29日,学生在伙伴的召唤下投入到新的观察中。 我们的教学,不能总是“零起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努力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已有知识状况展现出来。让他们在面对新知时,自己主动去回忆、调动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新知产生构想。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启发和激励,享受已有知识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并在对新知构想的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的愿望。
【案例2】《折形状》的教学片段
A教学
导入环节。
师:今天的课上,老师要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PPT图片展示)郁郁葱葱的树木是最常见的,它们的树干是什么形状的呢?
(学生回答略。)
师:这里还有很多诱人的果实呢?你们看,草莓是什么形状的呢?杨梅是什么形状的呢?还有这里的西瓜又是什么形状的呢?(方形西瓜。)
(学生回答略。) 师:(出示PPT课件)人们对我们周围的物体进行了仔细观察后,发现大多数物体都是由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球体以及薄的板(出示板)这5种简单形状构成的,而有些复杂的物体是由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球体以及它们的分割体组合而成的。(PPT课件出示:台灯、仙人柱、乌龟)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下面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吗?
(学生回答略。)
师:乌龟壳是由什么形状构成的呢?是板吗? 生:是板。
师:这个板怎么不是平的呢?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略。)
师:乌龟壳长成这种弯曲的拱形真的是很坚固吗?你们想不想来研究研究?
B教学
课始。老师出示一根竹子的茎,让学生观察、思考:竹子的茎为什么是圆的?圆形的茎有什么好处?
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老师不作评价。
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做一个有趣的研究——老师这儿有一张白纸,谁有办法让这张白纸能够支撑住一支圆珠笔?
(学生操作,教师将学生的改变形状后的白纸侧面画在黑板上。) 师:这张白纸的形状改变之后,它的支撑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增大。(板书:增大)
师:还可以折成什么形状也可以增大这张纸的支撑力?(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形状)这么多形状中哪一种的形状承受力最大?
我们总是希望精心设计好情境导入,企图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把学生已有的旧知慢慢地调动出来。但是孩子们长大后,他会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吗?要让学生很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就要让他们直接面对问题情景,去进行大胆尝试。只有在实际的尝试运用中,学生才会真正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和“想做什么”。
空间多大?
【案例3】《折形状》教学片段
A教学
教师提问:实验怎么做?请大家看投影: 固定两个小木块之间的距离(8厘米),每次实验都不能改变; 把铁圈放在纸梁的正中央,以保证受力均衡; 每次轻轻地放一个铁圈,一个一个的加;
纸梁坍塌之后,数一数纸梁上得铁圈,减去一个就是纸梁的承受力; 纸梁坍塌之后,重新做实验必须更换纸梁。
教师谈话:看清楚了吗?请大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如果有不按照要求操作的,将取消他的实验资格……
B教学
教师提问: 实验怎么做?
每次实验,两小木块之间的距离应怎样? 铁圈放在纸梁的什么位置? 铁圈怎么放?
如果放到第2个,纸梁塌了,那这个纸梁的承受力是多大呢? 纸梁塌下去一次,能再做一次实验吗?为什么? (学生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回答。)
教师谈话:同学们想得很周到,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一点,我们要把每次实验结果及时记录下来。实验全部做完后,请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的实验结果公布到上面来,听清楚了吗?好,开始实验!
【案例4】《食物链》教学片段
A教学
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了一套卡片,卡片上标注了1.青草、2.昆虫、3.鸡、4.狐狸、5.老虎,并且卡片上标注了序号。然后让学生排序,并轮流根据需要站起来报自己的名称、吃谁和被谁吃。
B教学
教师在5个学生的背后贴了卡纸,要求班上同学将这5个人根据吃和被吃的关系排序。而被贴卡纸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位序,猜自己可能是什么动物。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背后贴的是什么动物呢?通过讨论——
生1:2号和3号都要吃我,看来我就是一个被吃的草或菜。4号、5号对我不感兴趣,说明我不是荤菜。
生2:我可以吃1号,但是又被3号吃掉,而4号和5号不吃我,说明我是碟小菜,我是一种吃草的虫子。
生3:我吃1号和2号,又被4号和5号吃,其实挺公平的,我是一种吃虫的动物。 生4:我吃3号,被4号吃,我是一种小型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