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油画肖像教学中写实性与表现性艺术语言探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油画肖像教学中写实性与表现性艺术语言探析

作者:杨静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第11期

进入本世纪,受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中国的油画界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面貌。尽管如此,写实油画还是占据着中国油画的主流地位,特别是油画肖像更是以写实作为核心要旨。然而,正如邵大箴所说的,“像一切被引进的艺术品种一样,写实油画被传到中国以后,不可能不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浸润。”[1]置身中国文化语境当中的油画肖像艺术,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中必然会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怎样在继承西方优秀传统的同时兼具中国当代人文精神,从而探索出具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个性化油画肖像艺术语言成为当下中国肖像油画的一个核心命题。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学习、借鉴与摸索,中国油画肖像艺术才真正地把西方写实油画的“真味”研磨到位。但随着电脑、照相机技术的日益精进,图像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西方当代艺术特别是观念性艺术在中国的传播与渗入,传统架上写实油画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被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而西方的“表现性”油画是否能够融入中国的“文化土壤”,并生成具有中国文化气质的“表现性”,这些都是中国油画肖像写生与创作在现阶段需要直面解决的问题,而“写实性”兼具“表现性”的油画艺术语言,为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的探索发展以及高校美术教育油画肖像写生与创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

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语言的“写实性”与“表现性”

1. 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写实”的必要性

“写实”油画是西方传统艺术的精髓,特别是油画肖像艺术,即使在现阶段也仍然存在“写实”的必要性。安格尔认为,“漠视传统不是狂妄就是懒惰……”[2]此外,肖像画本指人类对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对特定的个体形象的一种记录。传统的解释均是以“肖似自然”作为肖像画唯一的标准。在中国,传统肖像画均强调了“写实”在肖像画中的地位。由此可见,油画肖像画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要完全脱离“写实”的范畴,就失去了肖像画“肖似”的本质意义。当然,除以上内容之外,写实油画在现阶段存在的必要性还在于:高校美术专业油画教学强调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写实是油画肖像教学的首要标准。此外,中国当前还存在庞大的

“写实”艺术受众人群以及广泛的写实油画家阵容,这也是20 世纪油画界先师们奠定的根基,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培育的结果。“坚持艺术与现实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密切联系,是中国油画可以引以自豪的一大特色。”[1]如此看来,中国当代油画肖像艺术,即使在现阶段也仍然存在“写实”的必要性。

2.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在当代的拓展具有“表现”的必然性

“表现”是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在当代探索拓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选择。艺评家约翰吉荷为肖像画下过这样的定义:“肖像画是某种图像,它记录了艺术家对模特的个性的介入,同时它又基于艺术家对模特个性的理解。”[3]这一定义打破了传统观念中“肖似自然”的要求和界定,从而使油画肖像艺术语言有了新的探索空间与机遇。西方的现当代艺术更加强调作品的主观“表现性”。后印象派画家们认为,绘画并非是把肉眼所见的予以正确再现,而是怎样把自己意念中的造型和颜色,按照心中的意念予以再生。观看“表现性”艺术作品,不求形似、高度概括、震撼人心是这些作品通常具有的特点,创作主体赋予了作品人格精神力量。因此,马蒂斯说:“我首先所企图达到的是表现。”[4]而中国山水画家宗炳提出的“畅神说”在肯定了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表现性”艺术创作的独立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语境原本也是倾向于“表现性”的。例如画论中“意在象外”“外师造

化,中得心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画理无不强调在艺术创作中人的主体性和艺术的主观心理内容。

3“. 写实”与“表现”的辩证运用

关于油画,说到“写实”和“表现”,习惯性思维总是将二者放到对立的立场上。根源在于:“写实”强调客观的再现,而“表现”则倾向于主观的表现,这“客”与“主”、“外”与“内”从表面看来就是对立的。但无论中西还是古今,完全客观的“写实性”艺术作品和完全主观的“表现性”艺术作品都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写实”与“表现”并非完全相互对立。“写实性”艺术作品中的客观再现并非是对现实的机械反映,也并非像照相机一样纯客观地复制现实,艺术家是依照美的创造原理,将自身所认知的“现实”元素运用物质媒介体现出来。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艺术家能动地认识、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它体现着艺术家的目的和本质;反之,“表现性”艺术作品也离不开对客观对象的观照,“通过外在世界来展示内在世界这是艺术形态构成关系中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5]在油画家郭北平的油画人物写生和创作中,对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的写照都是“写实性”的,但整个画面又弥漫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动气韵,其画面的“写意性”、用笔的“书法性”和审美的“趣味性”无不呈现出中国艺术气质的“表现性”,这在他的《弘一大师》《两个花剑手》《角落里的老人》《冻土地》等作品中均呈现出“表现性写实”的油画语言魅力。徐复观指出,“在主体呈现时,是个人人格的完成,同时也是主体与万有客体的融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最不同的基调之一,是在中国文化根源之地无主客的对立,无个性与群性的对立。”[6]这种心物一元、主客合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还体现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情无景不生,景无情不发”,“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流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景……这是我所谓的‘意

境’。”[7]在艺术的意境构成中,人与物、情与景之间交融互渗、互相促进,如此便可观得,油画肖像艺术中即便以肖似对象的“写实”为准则,但也不可避免地被渗入主观的“表现”,而主观的“表现”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客观“写实”的,二者或达到完美统一,或侧重程度有所不同,而非一者取消另一者。将“表现性”与“写实性”辩证运用所形成的“表现性写实”语言,是身处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油画肖像艺术在长期摸索实践后的必然选择结果。

结束语

现阶段,油画肖像艺术不可避免地把中国艺术的精神灌注其中,“表现性写实”油画语言把传统与当代、西方与本土完美结合,相对于那些时尚、前卫的语言形式虽显朴素,但却耐得起“咀嚼”。它不以愉悦人的视觉为目的,更注重作品的“写意”精神内涵,其魅力之所在则是在当代人文精神架构下融中西方艺术之长,具东方艺术格调和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的油画艺术语言。由于主体精神的渗入,强化了油画语言的个体风格辨识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当前写实油画“千人一面”的现象,作品中融入的“个体精神”和“生命体验”是难以被“复制”的。油画的“表现性写实”语言,把油画肖像写生与创作教学中关于“形”与“神”、“客观”与“主观”、“写实”与“表现”这些既对立又要统一的难点问题,通过创造性、辩证性地运用和把握,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加强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对油画肖像写生、创作的深层认知,对中国油画肖像艺术语言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来说,是必由之路与智慧选择。

油画肖像教学中写实性与表现性艺术语言探析

油画肖像教学中写实性与表现性艺术语言探析作者:杨静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年第11期进入本世纪,受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中国的油画界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面貌。尽管如此,写实油画还是占据着中国油画的主流地位,特别是油画肖像更是以写实作为核心要旨。然而,正如邵大箴所说的,“像一切被引进的艺术品种一样,写实油画被传到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opl06neb9pugm7qnnb9acj39qpyw00ej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