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农业概况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北依黄河与本省阳谷、梁山毗邻,东邻金乡、嘉祥、江苏丰县,南枕黄河故道,接壤河南商丘、安徽砀山。全市现辖牡丹区和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一区八县,162个乡镇办事处,5925个村民委员会。到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9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2万人,总面积12216.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4800公顷,园地面积44988公顷,林地面积128776公顷,水域面积8755公顷。
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四季分明。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6.6—123.6千卡/cm2,其中植物可利用的光能为57.2—60.5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339—2578小时,年照百分率为54—59%。年平均气温为13.5—14℃,大于0℃的年积温平均数为5081℃。持续天数为298天。农作物旺盛生长的10℃以上积温年平均数为4558℃,持续天数213天。年平均无霜期为209天。光热资源为山东之最。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5毫米,其中作物旺盛生长的六、七、八、九四个月份,平均降雨量为462毫米,雨热同季,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发育。市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总量为46.15亿立方米,年平均可利用量为33.67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为1.78亿立方米,地下水为16.68亿立方米,引黄客水为16.68亿立方米。菏泽地处黄河下游,大部分耕地为
1
黄河游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旱能浇,涝能排,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被称为“国宝”的鲁西黄牛、青山羊和小尾寒羊原产地都在菏泽,曹州耿饼驰名中外,菏泽牡丹誉满全球。
2008年粮食总产505万吨,其中夏粮342.7万吨,秋粮162.3万吨;棉花皮棉28.9万吨;油料32.4万吨;各类瓜菜988.6万吨。全市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杂交棉达到60%以上;花生品种优质率达到90%;瓜菜良种覆盖率达到95%。西瓜、芦笋、大蒜、食用菌、桑蚕、中药材、花卉、杞条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560万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84元。 【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作物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92.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333.2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1万亩,高效作物面积与2007年持平略增,全市粮经作物比例基本稳定在50:50的水平。二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优质专用农作物良种,2008年全市优质小麦达到780万亩,优质抗虫棉面积达到100%;优质花生良种更新50万亩以上,优质花生面积达到90%以上;优质瓜菜面积进一步扩大,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种植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三是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原则,全市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小麦专业生产乡镇达到83个,优质棉花25个、花生
2
23个、西瓜18个、蔬菜62个、食用菌8个、蚕桑10个、中药材6个、花卉5个、杞条3个。全市10大类农作物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产业化】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40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0个,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4个。全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组织资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达235亿元。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20万户,其中62万农户通过合同契约的形式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联系。形成了粮食及食品加工业、植树造林及木材加工业、畜牧业及食品加工业、油料及油料加工、棉花及家纺、果品及深加工、蔬菜及精深加工、苗木花卉及中药材等八大优势主导产业。这八大产业市场容量大,产品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强,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各类龙头企业建立粮食、蔬菜和林果等生产基地达到450多万亩,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5%以上。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907家,其中合作社276个,入会农户10.4万户。 【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基地新增35万亩,达到185万亩。经国家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43个,经省级批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认定证书43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1个,
3
【先进实用农业技术】
2008年,全市农业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推广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新品种850多万亩。全市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 500万亩,间作套种380多万亩,其中三作三收以上立体种植模式20余个205万亩;测土配方示范面积420万亩,各类作物平衡施肥面积2000万亩次,推广配方施肥近万吨,累计节本增效2亿多元。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8870.75万亩次,并在保护利用天敌,发展绿色植保方面进行试验推广。 【科教兴农】
2008年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科技示范场、科技入户培训工程、创业培训和远程科技教育,全市完成各类农民培训22万人次,有组织的输出5.3万人,培训人次和输出人数在全省为第一。 【户用沼气池建设】
我市有5个县区承担省级以上项目,其中鄄城、成武为2008年续建县,巨野、定陶属于国家级沼气建设项目县。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累计建池27694个,全市新建农用沼气池15038个,省、部级项目全部完成。建池户一年受益5200多万元,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党的政策落实】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实施办法得到了较好落实。围绕
4
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省《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土地延包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彻底纠正了“两田制”、“宅田合一”等错误做法,机动地严格控制在5%限额以内,并严格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的合法权益。在巩固上年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2008年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共有132个乡镇实行了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全市的农户通过个别之间转包、转让、互换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流转数量逐步增加,行为更加规范。全市共流转土地面积169544.6亩,约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6 %,其中转包87007亩,转让13494亩,互换11264亩,租赁42122.6亩,反租倒包8163亩,土地入股2601亩,其他形式4893亩。二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其一,规范了村级“一事一议”制度。各县区按照“民主议事、上限控制、专款专用、审核报批、群众监督”的原则,严把筹资筹劳方面的六个环节,严格程序,不突破限额,不搭车加码,使“一事一议”逐步走向规范化。其二,进一步落实涉农收费公示制。对农村义务教育严格实行一费制,报刊订阅实行限额制,对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实行公示制。其三,水费收取进一步规范。在收取水费中,按照“谁用水、谁拿钱”的原则,据实征收,分档提取,严格禁止在水费收取中层层加码的不良行为。其四,制止了涉农“三乱”行为。对婚姻登
5
记、殡葬改革、农村建房、计划生育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行为,采取了部门自查、农民负担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查出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制,有效制止了涉农的“三乱”行为。三是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小麦落实直补面积963.269万亩,按国家标准,每亩直接补贴14元,综合补贴72.7元,补贴资金全部到户。良种补贴工作,国家和省扩大了补贴范围和面积,通过积极争取和大量的工作,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都实施了良种补贴,2008年国家在我市安排良种补贴面积达906.9万亩,其中小麦540万亩、玉米180万亩、棉花180万亩、水稻6.9万亩,小麦、玉米以每亩1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棉花、水稻以每亩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共落实补贴资金10003.5万元。 【农资市场管理】
全市八县一区全部成立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坚持常年打假与集中打假相结合,于春、秋开展了两次农资集中打假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810人次,查处假冒伪劣农资产品132吨,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543起,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农资市场秩序有了进一步好转。在植物疫情监测、普查和防除工作中对639个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检查,共检查玉米种1657.5吨,检查棉花种836.76吨,检查蔬菜种21. 4吨,对违章的96个单位进行了处罚,有力地保护了用种农民的切身利益。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