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储存区域是否规划妥当,有无空间浪费? (2)储存区域是否有任何不明物件摆置? (3)是否直接将材料放在地上? 2、材料架
(1)是否料架上有好几年没有用过的材料或零、配件? (2)是否有好几种材料混淆摆在一起?
(3)是否有生锈或变质的材料或零配件仍置放于料架上? 3、办公室(桌)事务柜、档案 “同事务部门”
四、执行方法
为使整理活动成为日常管理之要项,一般以上列方法实施之:
1、组成专案小组或专责单位按各部门工作范围、内容之差异而订定所需之整理项目。 2、教导各部门所需要之整理技巧。
3、选择以办公室或事务部门率先实施之。 4、锲而不舍的追踪实施过程,使不流于形式。 5、实施成果评价及展示。 6、检讨、改善。
至于为使整理的工作易于进行,可以下列二项管理工具实施之。 1、红色标签活动。 2、定点摄影法。
此两项工具,我们将于第四章介绍 五、整理的目标
(一)使物尽用,节约浪费。(找不到的工具或物品纷纷出龙) (二)腾出宝贵的空间。
(三)创造出清爽、舒适、有效率的工作场所。 六、整理观念的活性化
部分工厂实施时,往往有一种观念,“我们工厂或部门空间这么小,有必要实施吗?”其实,正因为空间小,才需要透过整理的过程来发挥“寸土寸金”的效果,对空间作最有效的利用。所谓先天若不良后天又失调,则势必使得情况更恶化,最直接影响到就是作业的周转(材料、物品、作业…),导致作业效率的低落。这种情况就像是住在30坪空间的两个家庭。
张三:干净、清爽、东西简化结果空间足够 王五:杂乱、污脏、到处是东西结果空间不足
张三家庭的生活品味、生活水准必定较高,平时就可创造出一个和乐的居家生活;王五家庭可能感觉到浑身不对劲,夫妻婆媳难免发生观念和言语上的不愉快,造成失和生活品质的低落。
故无论站在工作品质或生活品质的观点,整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途经,但在应用时应将下列因素考虑在一起才能更显示出来它的价值。
(一)愈是空间小,物品多的地方,愈应考虑实施“整理”
1、分类:将区域所见的物品(文件、资料、材料、在制品、工具…等)先予以分类。 2、归类:将分类的项目加以归类,例:文件类、资料类、工具灰、损耗类。 3、订定其准:将各类订定“要”与“不要”的基准,可用下列二种方式:
(1)开会
(2)以制度规定(例:文件管制规定)
4、区分“要”与“不要”:根据所订基准加以区分。 5、处理:执行“要”与“不要”的基准。
6、改善:将造成“不要”东西的来源加以检讨,并研拟相关对策加以改善。 7、维持:维持处理或改善后的结果。
(二)整理应考虑与工厂布置(Plant layout)共同加以考虑。生产系统一般如下:(依生产特性而定)
在考虑工作布置时,所考虑到的是作业流程、材料、在制品、机器设备、成品、搬运工具、储存方式…等生产系统,当决定布置方式后,就应该将各个项目的空间订定,且在此空间内应该摆置何种物品,多少物品等加以规定,则“要”与“不要”的东西大至上就可确定了。 大部规则(空间、流程):工厂布置(plant layout) 生产系统 细部规则(材料、在制品…):整理、整顿 (三)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东西
整理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必要东西,对于生产系统内不能产生附加价值的物品、动作、工作均应视为不需要的东西加以删除或改善,例; 不合理:无意义的搬运、动作、空间规划、物料摆放…等。 不均一:流程安排有的太忙、有的太闲…等。 不平衡:负荷过重,没有产能分析…等。
第二节 整顿:(Seiton) 一、意义
今年来,只要有提到交通事故,意外事件,大家似乎都心有余悸,交通部门也在饱受各方的评击下,着手于交通上的整顿,取缔啦!处罚啦!…
其实,在工厂内的管理上也是一样,整顿不善的工厂,除了意外事故多外,另工作效率也无法有效的提升。
所谓整顿,就是将整理后所留下的需要品或所腾出的空间作一整体性的规划(定位、标示),一方面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消除无谓的寻找,缩短前置作业时间(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使文件、物品或工具随时保持在立即可取的状态。
因此,整顿的目的就是将所需要的东西找一个固定的位置,当你需要它时,能不假思索的在最短时间内取出来用,试想,如果今天不幸在作业场所发生火警,而我们还需花时间去寻找灭火器、消防栓,或者灭火器、消防栓被物品挡住而无法立即取出来使用时,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曾经在某一家工厂发现一个情形,某日下班时,有位小弟拉着拖板车在通道上行走,适巧下班铃声响,他突然煞车并往前跑准备下班,从后面跑过来的一位小姐走避不及,翻了个大跟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如果我们事先能对拖板车规划出放置的位置,这位小弟能养成规位的习惯,就不致于把它停在通道上后即拔腿就跑,自然意外事故也就可以有效的减少了。
在工厂内,整顿不良最易发生的状况为 1、意外事故特别多。
2、生产效率无法有效的提升(前置作业时间加长)。 3、品质常呈现(不稳定)的状况。 我们将分别说明如下: (一)意外事故;
1、发生的根源
(1)没有划分作业区、通道区、以致物品、工具、…等任意摆放。 (2)在通道上作业,造成人员与物品或运输工具相互碰撞。 (3)放置物品时,没有防止倒下的措施。
(4)物品没有归位的习惯,致易燃物或模具之类的东西引起意外。 2、改善对策
(1)区域规划(通道、作业区、物品区,…)。 (2)安全意识之教育训练。
(3)定期巡视,逮捕现行犯(安全堪虑者)。
(二)生产效率:
整理不良的部门或工作区域,常因需花费时间在寻找物品、工具、模具、报表资料,因此延误了工作的时效,降低了工作或生产效率,譬如:一条10人的生产线,原先只需花10分钟就可完成换线,若因寻找或其他因素而延长到15分钟,则其所换线的工时损失为
(15-10)分/人×10人=150分
若这条生产线一天需换4个机种,则其总损失工时为
4×150=600(分)
因此,一些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努力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有效的降低这些浪费,才能提高生产效率,这些状况包括
1、生产线(或工作站)在换线时,不是只有干部了望物品、工具、资料、…等东西放在那里。
2、不要只有班、组、课长等干部在准备换线的东西,而是大家一起来。 3、换线所需的东西是不是在换线前就已到位,而不是换线时才一项一项慢慢的拿过来。 (4)有没有订定换线的时间,作为降低换线工时的努力目标。
只要整顿良好的工作场所才能有效的缩短作业的前置时间,因此,应该说整顿为生产效率之父吧! (三)品质:
[什么样的环境,生产出什么样的品质],为绝对是不容存疑的,试想一个污垢丛生、脏乱的环境可以生产精密、高科技的产品吗?如果是这样,那么生产IC的工作场所也就不需要打鼠、穿拖鞋、换穿洁净的衣服了。事实上,产品所要求的精密度愈高,愈不容许灰尘、污垢的存在,才能做出高品质的产品,一个品质不稳定的部门,大致存在以下的问题:
1、不良品(待修品或报废品)没有妥善的划分区域也没有任何标识在上面。
2、使用之治(工)具、模具没有妥善的保管,碰伤、损坏造成精密度不够而仍然在使用。 3、配件掉落地上或放置于地上。
4、半成品之移动没有规划造成碰撞或损坏。
5、闲置过久的库存零配件在需要时,没经确认就予以使用。 6、工作环境脏乱而没有人在意。
如此的作业场所,无论干部如何呼吁,也只不过是喊口号罢了,谈品质,必须从最根本的地方做起,要像显微镜一样,把足以影响产品品质的事、地、物彻底的先做一次整顿。
1、规划出适当的场所。
2、完备(标示)出适当的场所。
3、规则相关的管理规定使大家遵守。
(1)模具管理
(2)库存零配件管理
(3)治(工)具的使用与保管 (4)半成品管理
(5)良品、不良品管理
在班、组、课长彻底的执行以上规定后,再进一步推行品质改善活动(首件检查、自主检查…)则发生品质不良的原因即可从根拔起,使品质水准进一步提升与维持稳定。
如前所述,整顿的主要意义就是将整理后所留下的东西标示、定位、归位,各部门在执行时应注意下列项目: (一)制造部门
1、地面:
(1)区域是否规划? (2)区域是否标示? (3)物品是否定位? 2、架子、柜子或工具箱:
(1)架子、柜子、工具箱是否标示? (2)摆设内容是否有标示?
(3)是否有其它不该摆放的物品? 3、办公桌、事务柜:
(1)文件、资料、电话机…等是否摆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2)设定报表、资料、书籍摆放区域。 (3)档案夹是否一目了然?
(4) 资料、文件是否能于30秒-60秒内取出。 (5) 周围是否有没有标示的东西? (6) 有无建立文件管制作业流程? 4、模具、治具架:
(1)是否有固定的区域? (2)是否有编号管理?
(3)当需要时,是否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取出?
(二)事务部门
1、文件、资料:
(1)是否区分为待办、传阅、归档…等? (2)管理性文件是否有特殊储存? 2、办公桌、事务框(如制造部门) 3、样品、测试品 (1)有无标示? (2)有无定位?
(三)仓储部门
1、进料区域
(1)进料区域是否有规划暂存区、合格区、退料区? (2)是否在材料上有标示料号、数量?
(3)是否可使用颜色或日期标签来显示进料日期及允许、拒收状况? (4)搬运工具是否有固定的位置? 2、储存区域
(1)储存区域是否有储位区域规划?
(2)各储存区域是否有标示储材料的名称? (3)呆滞(废)材料是否与有效材料区隔? (4)是否有效执行先进先出?
(四)维修部门
1、预防保养
(1)机油或维护用油是否妥善保存?
(2)是否可使用颜色或日期标签来显示维护保养状况? 2、治(工)具
(1)治(模)具是否使用编号管理?
(2)是否有固定位置来储存治、工(模)具? (3)工具是否能透明化的显示出来?
(五)品管、设计部门
1、样品是否编号管理?
2、是否有固定场所来存放测试样品?
3、试作所使用的零、配件有无作整体性规划? 4、零、配件有无标示、定位? 5、文件是否妥善保管、标示?
6、量规、仪器设备有无定期校验并加以标示校验状况? 二、作法:
为使现场的整顿工作易于进行,因此,应要求各部门首先对自己的责任范围作整体规划,其内容为:
(一)区域规划:
1、作业区 2、通道区 3、存放区 ……
一般而言,使用黄线(也有人黄、黑线交叉)来划分通道,代表着警示作用,希望能畅其流,不要在通道区工作或置放物品,至于作业区内的半成品机器设备、材料存放,可使用白线来作划分。 (二)标示:
1、区域标示:
对于所规划出之区域,应逐一予以标示,务使所有人员均能一目了然了解它的用途,而不会产生张冠李戴,例: 2、物件标示:
(1)整理出物件放置的场所
①首先整理出此区域准备放置的东西。 ②画出区域布置图。
③对于架子、柜子应考虑其有无使用的价值或有无浪费之处。 ④空间利用充份。
⑤区域的布置应考虑流程(来回走动取物)是否顺畅。 (2)设计放置的场所
①经常使用的东西由个人保管或直接钉挂于机器设备的旁边,高度则应在肩膀与手肘之间,以利于拿取及归位之方便。
②偶尔才使用到的东西,则由班、组、课长统一收集,置放于一个固定的场所,但一定要大家都看得见。
③私人的物品应设计柜子或架子统一集中存放,避免置放于椅背或地上等。 ④清扫用具如扫帚、漏斗…等则应由干部指定于固定的放置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