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分)图a 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 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 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 可知,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图b 方框内的数字是;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 ;
(3)有关图C 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 和Z 同处于第二周期。
19.(4分)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
(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 .
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 ①沉淀的化学式为 .
第6页(共11页)
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0.(6分)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生产纯碱的产品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氨水中,溶液呈 色。 (2)写出反应 I 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3)操作a的过程是蒸发浓缩、 、过滤。 (4)上述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1.(8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G 。 (2)反应F→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C→B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反应G→E的现象是 。
四、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第7页(共11页)
22.(10分)根据下列的实验常用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仪器G的名称是 。
(2)选用仪器H和J可以装配一套简易制取少量氧气的发生装置,其反应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CO2,装配一套能够控制反应速率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现有一瓶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将其稀释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不使用仪器A,查阅资料已知该浓盐酸的密度,从而可以利用上述仪器中的D、E、玻璃棒和仪器 (填序号)配制溶液。
(4)用仪器A称量5g的NaCl固体,需要仪器A进行调平:游码归零,在两端的托盘分别放等质量的 ,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天平往左端倾斜,应该将K2往 (选填“左”或“右”,下同)调节。
23.(8分)兴趣小组在做完盐的性质实验后,发现一瓶碳酸钠固体可能混入了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此,他们对这瓶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验证】
实验现象 (1)取少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得到溶液A (2)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说明该固体中混有硫酸钠.写 现象 / 结论、分析及化学方程式 / 出证明有硫酸钠存在的化学方程式 (3)取步骤(2)中的上层清液于试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该固体中 ,实验管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结束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实验反思】步骤(2)中滴入过量稀硝酸的目的是
第8页(共11页)
【实验拓展】兴趣小组还想测定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1)为达到实验目的,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放入装置甲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可重复) a.称量装置丙
b.打开弹簧夹,通入足量的氮气,关闭弹簧夹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2)装置乙的作用是 .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24.(5分)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某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 (3)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 片。
25.(9分)现有100g 8%的NaOH溶液,请按下面要求计算: (1)该溶液的pH 7(选填“>”“=”或“<”)。
(2)若用该溶液吸收CO2,最多可以生成Na2CO3多少克?(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当NaOH全部转化成后,Na2CO3还会继续与CO2、H2O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直至Na2CO3完全反应完。请在如图画出利用100g 8%的NaOH溶液吸收
第9页(共11页)
CO2直至生成NaHCO3的曲线。
第10页(共11页)
2018年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