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春秋时代的管仲是我国古代人地协调和因地制宜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管子·地员》篇中提出:“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表达了人类积极顺应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思想。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哲学家荀况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他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出了天人相关论的核心思想,发表了“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的精辟议论。他认为只有通过人的作用,才能掌握规律,“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荀子·性恶》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荀况是古代中国第一个向自然控制人类命运这一陈旧观念提出抗争的学者。《荀子·王制篇》提到:“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北魏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反映了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的思想,即农作物的种植必须与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宜。
墨子认为“顺天意而得赏”,承认人应该按自然规律办事。
《吕氏春秋·首时》中提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思考:你知道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大致经过了哪些阶段吗?
答案:点拨: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由最初的“崇拜自然”, 到“利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阶段,直到现在的“谋求人地协调”阶段。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时代 人类________、______环境,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________ 人类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________,但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____农业文明时期 的萌芽,两者间的对抗性________,环境遭到破坏 人类开始提出“________”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两者间全面工业革命以来 呈现__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____
原始社会的宗教为什么多以风、雨、雷、电、动物、植物等自然崇拜为主?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__________,从环境中获取______和______。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 (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
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表现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 资源短缺:主要有 、土地资源、 ?? 和能源短缺等
② 表现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 、土地荒漠化、
?? 等
(2)环境污染
①产生: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__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__。 ②表现:__________、水污染、__________、固体废弃物污染、__________、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片面追求__________的发展模式。 4.环境问题的危害
(1)________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
(2)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__________,成为制约________和危害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5.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
??城市: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1)聚落?
?乡村: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
发达国家:过分________带来的环境影响??
(2)国家?发展中国家:承受着__________的双重压
?? 力和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
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哪个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什么?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
既满足________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____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______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3.原则
__________原则、持续性原则、__________原则。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一、崇拜 依赖 平衡关系 不协调 科学 增强 征服自然 不协调 激化 思考讨论
点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缺乏理性认识,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充满敬畏。
二、1.(1)环境空间 物质 能量 (2)废弃物 2.(1)①再生速度 ②水资源 矿产资源 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2)①环境的自净能力 环境质量下降 ②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
3.经济增长 4.(1)全球性 (2)社会公害 经济发展 人体健康 5.(1)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2)消耗资源 发展与人口 思考讨论
点拨: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排放了占世界绝大多数的污染物,且其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故应在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1.当代人 后代人 2.生态 条件 社会 3.公平性 共同性 思考讨论
点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追求数量增长,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知识点一 人地关系的历史问题 生产力 时期 人类活动 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水平 采猎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被动地适应环低下且发文明 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境,对环境既崇展缓慢 时期 限 威胁并不严重 拜又依赖 开发利用土地、水等环境遭到破坏,如大规模地人与环境的对抗农业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性增强,人地关较大 文明 资源和环境的强度和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农田扩系开始出现不协发展 时期 广度增加,开始出现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调;已出现人地各种环境问题 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 关系科学的萌芽 机器和矿物燃料的大工业 环境问题日趋尖锐,资源短极大地 规模使用,使自然资人类试图成为自文明 缺和环境恶化逐步从局部扩提高 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然的主宰 时期 展到全球 空前的规模和高度 在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人地关现代 迅速 合理、适度、有效地人地关系逐步趋向协调,环系,提出人地协文明 提升 改造自然,探求人地境问题逐步得到控制 调的新型伙伴关时期 和谐统一,推动可持系 续发展 【例题1】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思考: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