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聆听与记忆刍议
音乐欣赏是中学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才能,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与审美评价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改以来,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聆听与记忆这两大问题始终困扰着多数音乐教师。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聆听什么作品?许多结构庞大的作品应如何进行聆听?课堂上聆听了许多遍的音乐,为何课后没有印象?音乐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记住什么?如何记忆?这些都成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笔者试图从有效聆听及有效记忆两个方面结合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有效聆听,优化欣赏教学 1.为何聆听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并且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一切音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靠学生的听觉来进行。因此,聆听音乐
第 1 页
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一切音乐课堂活动的根本。聆听是音乐教育主要的审美活动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事实上,部分的音乐课堂经常出现滥用聆听、无效聆听等现象,不仅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更有悖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2.如何聆听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追求有效聆听,就是要让学生听有所得、听有所感。音乐中所涵盖的信息量较大,教师试图通过让学生聆听一部作品或一个音乐片段来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针对音乐提出问题,例如:你从这段音乐中听到了什么演奏乐器?感受到怎样的情绪?问题先于音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聆听是有效聆听的首要条件,即有目的性地进行聆听。在一些音乐课堂中常看见这样的教学现象:教师播放完一段音乐之后进行提问,学生如无头苍蝇般不知所措,盲目的聆听带来的只是瞬间的记忆,待教师问起音乐中的乐器,节奏等要素时,学生早已忘记音乐的模样。
3.聆听什么
如果说带着问题进行聆听是有效聆听的前提,那么带着怎样的问题进行聆听是聆听是否有效的保证。问题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围绕音乐特点进行,这些都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正确的审美体验。聆听前问题的设置应围绕音乐本体,即音乐要素进行,为学生的聆听做好指向性的引导,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会关注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旋律等,并通过这些要素体会乐曲所带来的情
第 2 页
感体验。
当然,问题设置时音乐要素的选择也不是盲目的,这要求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谙熟作品的内涵,捕捉其音乐特点与价值,提取出与其特点紧密相关的要素进行问题设置,如:在聆听约德尔唱法的作品时,教师应紧紧抓住约德尔唱法音高变化这一显著特点,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关注音乐中的音高变化及真假声交替演唱的奇特效果,有助于让学生更准确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在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只有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聆听。 二、有效记忆,升华欣赏教学
有效聆听有利于学生进行音乐记忆,但并不是具备了有效聆听就能对音乐进行有效的记忆。研究表明,人脑对于音乐信息的输人、存储方式不同,使得音乐记忆的保存时间也有差异,由此而产生的音乐记忆分为瞬间音乐记忆、短期音乐记忆和长期音乐记忆。瞬间音乐记忆时间大约在0.25秒—2秒之间,最终保留在脑海中的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会被遗忘。短期音乐记忆、瞬间音乐记忆略长,但不超过1分钟。所以无论是瞬间音乐记忆还是短期音乐记忆,都是暂时的。长期音乐记忆是音乐及相关信息在记忆中被储存、反复识记超过1分钟,包括数日、数月或数年,没有一定的界限,成为长期音乐记忆。由此可见,音乐记忆内容是经过瞬间音乐记忆及短期音乐记忆的筛选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入到长期音乐记忆阶段。至此,被储存的音乐记忆内容基本是不会被遗忘的。
诚然,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记忆并不是指对某一节奏、某一旋律的反复练习、反复背诵,不断强化所得到的音乐记忆,而是在教师有效的教
第 3 页
学方法下对音乐要素、音乐特点潜移默化地灌输而达到的记忆,使其真正理解音乐,不仅在听觉上使感官得到愉悦,更要使其在情感上、精神上得到升华,形成共鸣。只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音乐欣赏下的音乐记忆才是长久有效的,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1.哼唱旋律,本能记忆
音乐教学中,“唱”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欣赏教学中同样离不开“唱”。哼唱旋律是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参与音乐,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哼唱旋律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体验方法,无需借助其他用具,张口就来。通过哼唱,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作品的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参与音乐活动中,直观地感受音乐要素的组成与变化,在哼唱的过程中,“视”与“唱”相结合,音乐信息经过学生的眼和口进入大脑,形成印象,大脑本能地对音乐主题进行二次加工,形成记忆。
哼唱旋律,指的是哼唱欣赏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作品内涵与思想的主题旋律,如: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这首作品,描写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展现了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这是一首管弦乐作品,旋律多变,音响丰富,但却有一条旋律始终贯穿在乐曲始末,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它的变化存在,使全曲中心思想明确,形式与情感上达到统一,这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旋律。因此,教师在进行作品欣赏时,应引导学生对主题旋律进行适当的哼唱,从哼唱记忆后感受主题旋律在多次出现时所产生的变化,从而使学生了解主题变化与情绪变化、场景变化之间的联系。 2.创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