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1.测量:所谓测量,从广义上讲,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要素(基本条件):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测量的参照点。

3.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4.量表的特点:

称名数据:不具有实在的数量意义,只是表明事物的类别或不同性质 顺序数据: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 等距量表:表示事物量的大小,而且具有相同的测量单位 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 5.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做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1.1864年 法国 费舍《作业量表集》,作为教师以后评定学生各科成绩的参照标准

2.美国 桑代克于1904年出版《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教育统计方法及编制测验的基本原理,它标志着以科学理论(包括统计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为指导的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

3.桑代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存在的,总存在与数量之中” 4.麦柯尔“任何东西,存在于数量中的,都可以被测量”

5.法国的比纳等人在1905年创编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

第三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1.新课改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要求: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4)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二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

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对教师而言是借此获得教学过程中连续性的反馈

2.诊断性测量与评价:是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测量与评价,他的目的是对个人的问题行为及其原因进行诊断

3.终结性测量与评价:用于教学结束后,在性质上相当于现在学校中所举行的期末考试

4.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低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

5.标准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的表现与既定的教育目标或行为标准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该标准

6.最佳行为测量与评价:以测量被试的最佳行为表现为目的 7.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所关心的不是被试能不能尽其所能地表现出其最佳水平,而是要求被试按照通常的习惯方式做出反应(即典型行为)

第三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第一节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1.信度:简单地说就是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则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 2.重测信度:指的是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

3.同质性信度:也叫部一致性信度,它是指测验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重点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第一节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1.测量:所谓测量,从广义上讲,就是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2.测量的要素(基本条件):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测量的参照点。3.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4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58ri41ouy6k2tg1xudp48fsc2a7r600rk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