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分析-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探究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
相关性。方法:将19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患有冠心病的研究组(95例)与未患有冠心病的对照组(95例),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查,分析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研究组的异常Q波、ST段抬高、ST段下移及T波低平、T波倒置、房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各项心电图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胸痹心痛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临床可以借助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病情评估。
[关键词]胸痹;心痛;中医证型;心电图改变;相关性;病情
评估
胸痹心痛在中医学的记载中是一类常见且较为严重的疾病,临床
主要通过辨证分型来为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治,目前胸痹心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阳虚证、气滞证、气虚证、阴虚证。而西医与中医胸痹心痛所对应的疾病主要指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主要借助心电图为患有各类心脏病的患者进行诊断[1-2]。二者可谓是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对此,临床尝试探寻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对心脏病的进一步诊断。笔者选取190例胸痹心痛患者,对比2组的心电图改变状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表现,进而分析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9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
本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患有冠心病的研究组(95例)与未患有冠心病的对照组(95例)。研究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54~74岁,平均( .60±8.73)岁。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53~75岁,平均( .39±8.88)岁。将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进行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为所有患者进行数次心电图检查,根据相关标准总结患者的心电1.2病例选择
图特点,并判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若患者存在多种病理改变,则对ST段进行诊断,以明确是否存在弓背向上抬高表现,随后诊断Q波异常与否,判断T波是倒置还是低平。Q波异常的判定标准为:时间超过0.04s,电压超过1/4R;ST段下移的判定标准是超过0.05mV;弓背向上抬高的判定标准为:肢体导联抬高0.1mV,胸导联抬高
0.3mV[3-5]。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基于《中医内科学》[6]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阳虚证、气滞证、气虚证、阴虚证,其中研究组寒凝证14例、痰浊证15例、血瘀证15例、阳虚证12例、气滞证14例、气虚证12例、阴虚证13例。 2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2.1观察指标
对比2组的心电图改变状况,分析观察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表现。 2.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研究组的异常Q波、ST段抬高、ST段下移及T波低平、3.12组心电图改变情况比较 3研究结果
T波倒置、房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心电图改变表现情况比较
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分析-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