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1)分离出细胞内的溶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2)溶酶体膜上存在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质子泵,有助于维持溶酶体内酸性环境(pH约为5.0),据此分析,质子泵的具体作用是______。
(3)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______。溶酶体膜内侧存在与细胞膜糖被类似的结构,此结构具有防止______的作用。
(4)研究发现,细胞不能获得足够养分时,其溶酶体的活动会增强,以维持细胞的存活。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
【答案】 (1). 差速离心法 (2). 催化ATP水解,将细胞质中的H+(质子)运入溶酶体内 (3).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4). 溶酶体膜被水解酶水解 (5). 分解自身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 【解析】 【分析】
1、分离真核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方法一般是差速离心法。
2、质子泵是离子泵的一种,它们常常是主动运输离子需要的一种载体蛋白,同时兼具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的功能。
3、溶酶体是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功能是分解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比重不同,常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2)溶酶体膜上存在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质子泵,有助于维持溶酶体内酸性环境(pH约为5.0),由此可见质子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
助和消耗能量,因此质子泵能够催化ATP水解,将细胞质中的H(质子)运入溶酶体内。
(3)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溶酶体膜内侧存在与细胞膜糖被类似的结构,此结构具有防止溶酶体膜被水解酶水解的作用。其水解产物若能被细胞直接利用则利用,不能利用则排出细胞外。 (4)研究发现,细胞不能获得足够养分时,其溶酶体的活动会增强,分解自身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细胞的存活。
【点睛】解决本题的几个难点:一是善于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从而得出质子泵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作为载体蛋白和催化水解ATP;二是结合溶酶体的功能分析(3)(4)小题,得出合理而符合题意的答案。
6
的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8.某兴趣小组将长势相同、各带有10个小果的番茄植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保留果实,乙组摘除果实,分別于夏季晴天的深夜12时置于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钟罩中,在自然条件下处理24h,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叶片与果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______的结果;与番茄根尖分生区细胞比较,成熟叶肉细胞核内遗传信息传递情况主要不同之处是______。
(2)有人认为甲组在下午17时停止光合作用,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______。 (3)实验期间发现乙组在下午17时的CO2浓度高于甲组,其原因是______。 (4)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 (1). 分化 (2). 不进行DNA的复制 (3). 不正确,因为此时光合作用只是等于呼吸作用,并未停止 (4). 甲组的植物有果实,光合产物及时输出,促进光合作用吸收CO2,而乙组的植物去掉了果实,光合产物不能及时输出,光合作用减弱 (5). 果实的存在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光合产物正常输出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 【分析】
甲乙两组实验植物在夜晚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和O2,释放CO2,所以两组密闭罩内CO2含量在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都不断升高;但2-4时明显减缓,可能是温度变低,呼吸作用减弱所致;但4-6(7)时,CO2含量上升仍然较缓,这是应是番茄能在较弱的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了,但由于光合速率小鱼呼吸速率,所以CO2还在缓慢增加;当达到曲线最高点,说明两组番茄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之后,两组番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直至曲线最低点,此时番茄的光合速率再次等于呼吸速率;再之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甚至只有呼吸作用,CO2含量再次不断上升。中午期间(12-14时),CO2含量下降减缓,可能的原因是夏季晴天中午温度过高,植物气孔部分关闭,细胞间CO2供应减少,植物光合作用减弱所致。
结合题意,分析曲线:实验期间发现乙组植物的玻璃钟罩内在早晨6时的CO2浓度低于甲
7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组的玻璃钟罩内在早晨7时的CO2浓度,说明乙组的植物去掉了果实;甲乙两组实验植物在白天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2,但乙组玻璃钟罩内在下午18时的CO2浓度高于甲组玻璃钟罩内在下午17时的CO2浓度,说明乙组植物白天的光合作用强度低于甲组,可能是乙组植物无果实,叶片光合作用产物不能及时输出,抑制光合作用吸收CO2,而甲组植物有果实,光合产物及时输出,光合作用较强;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番茄叶片与果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番茄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叶片和果实的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叶片和果实的遗传信息传递情况与番茄根尖分生区比较不同之处是不进行DNA的复制。 (2)下午17时,甲组CO2浓度不变,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并未停止。
(3)乙组在下午17时的CO2浓度高于甲组,其原因是甲组的植物有果实,光合产物及时输出,促进光合作用吸收CO2,而乙组的植物去掉了果实,光合产物不能及时输出,光合作用减弱。
(4)玻璃钟罩中的乙组植物无果实,叶片光合作用产物不能及时输出,抑制光合作用吸收CO2,而玻璃罩中的甲组植物有果实,光合产物及时输出,光合作用较强,可得出的结论是果实的存在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光合产物正常输出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点睛】关键:单独分析每条曲线变化时,要抓住最高点和最低点——均表示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比较两条曲线在同一时刻的差异时,要结合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9.肌萎缩倒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
(1)据图判断,当谷氨酸与NMDA结合时,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
8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2)图中③过程谷氨酸释放至突触间隙要经过______层脂分子层。 (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哪两点:______
+
(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成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
压升高,最终吸水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 【答案】 (1). 由正变负 (2). 零 (3). 识别谷氨酸、运输钠离子 (4).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解析】 【分析】
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
分析题图: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谷氨酸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
+
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识别并结合,Na通过NMDA运输而内流,使突触后
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产生兴奋。
【详解】(1)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当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引起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所以突触后膜外的电位变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不穿膜,所以经过零层脂分子层。
(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识别并结合谷氨酸、运输钠离子。
+
(4)ALS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成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
+
压升高,最终吸水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等等。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一方面需要熟知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及其实质,另一方面需要结
9
高考模拟生物试题
合题图分析得出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并运输钠离子,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10.小鼠的毛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B基因表现为黑斑,只含b基因表现为白斑,同时含有B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黑白斑。小鼠的尾长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T对t完全显性。用一只长尾黑斑雌鼠与一只短尾白斑雄鼠为亲本进行杂交获得多只子代(F1),其中无论雌雄都有长尾和短尾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F1的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出长尾与短尾的显隐性,亲本长尾黑斑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1中短尾白斑雄鼠所占比例是_________。
(2)研究人员进一步让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统计F2中长尾与短尾个体之比约为2:3(无性别差异)。据此推测,出现此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结果及结论)。
BBBB
【答案】 (1). 不能 (2). TtXX或ttXX (3). 0 (4). 长尾基因(TT)纯合个
体致死 (5). 思路:让(F1的)雌雄长尾鼠(随机)交配,观察和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子代中长尾鼠与短尾鼠之比约为2:1。结论: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 【解析】 【分析】
BBBbb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现为黑斑小鼠基因型为XX、XY,白斑基因型为XX、XY,Bb
表现为黑白斑的小鼠只有雌性,基因为为XX;F1中雌雄个体均有长尾和短尾,无法判断
显隐性关系。
Tt还是Tt×tt【详解】(1)根据F1的结果,不能判断出长尾与短尾的显隐性,因为无论tt×
BBBB
均可出现上述结果;根据上述分析,亲本长尾黑斑鼠的基因型是TtXX或ttXX,短尾白bbb
斑雄鼠ttXY或TtXY,两者杂交,不可能出现XY(白斑)的基因型,故F1中短尾白斑
雄鼠所占比例是0;
(2)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即1/2Tt与1/2tt个体间的随机交配,则配子为1/4T,3/4t,正常情况下F2中基因型比例为1/16TT,6/16Tt,9/16tt,而统计F2中长尾与短尾个体之比约为2:3,tt=6/16:9/16=2:3;应为TT致死,故Tt:为验证此结论,可让F1的雌雄长尾鼠(随机)交配,观察和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中长尾鼠与短尾鼠之比约为2:1,则可推知长尾基因(TT)纯合个体致死。
【点睛】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体中即可表现的致死基因称为显性致死基因;致死作用只有
10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