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单位成果统计数学精度,困难时可以适当扩大统计范围。在允许中误差2倍以内(含2倍)的误差值均应参和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倍的误差视为粗差。同精度检测时,在允许中误差2 倍以内(含2 倍)的误差值均应参和数学精度统计,超过允许中误差2 倍的误差视为粗差。检测点(边)数量少于20个时,以误差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中误差;大于20个时,按中误差统计。 高精度检测时,中误差下式执行,即
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 为较差。 同精度检测时,中误差计算按下式执行,即
式中,M为成果中误差;n为检测点(边)总数; 为较差。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记录和存档 检查验收记录包括质量问题的记录,问题处理的记录以及质量评定的记录等。记录必须及时、认真、规范清晰。检查、验收工作完成后,须编写检查、验收报告,并随产品一起归档。 质量问题处理:验收中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标准、技术设计书或其他有关技术规定的成果时,应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交测绘单位进行改正。当问题较多或性质较重时,可将部分或全部成果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重新处理,然后再进行验收。
经验收判为合格的批,测绘单位或部门要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复查。经验收判为不合格的批,要将检验批全部退回测绘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然后再次申请验收。再次验收时应重新抽样。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改正。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测绘单位总工程师裁定;验收工作中,当对质量问题的判定存在分歧时,由委托方或项目管理单位裁定。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实施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
1.过程检查:只有通过自查、互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过程检查。过程检查应该逐单位成果详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应复查,直至检查无误为止,方可提交最终检查。
2.最终检查:通过过程检查的单位成果,才能进行最终检查。最终检查应逐单位成果详查。对野外实地检查项,可抽样检查,样本量不低于表6-1的规定。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最终检查应审核过程过程检查记录。最终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成果退回处理,处理后在进行最终检查,直至检查合格为止。最终检查合格的单位成果,对于检查出的错误修改后经复查无误,方可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编写检查报告,随成果一并提交验收。最终检查完成后,应书面申请验收。 测绘产品验收工作实施
1.验收。单位成果最终检查全部合格后,才能验收。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应逐一详查,样本外的单位成果根据需要进行概查。检查出的问题、错误,复查的结果应在检查记录中记录。验收应审核最终检查记录。验收不合格的批成果退回处理,并重新提交验收。重新验收时,应重新抽样。验收合格的批成果,应对检查出的错误进行修改,并通过复查核实。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写检验报告。 2.验收工作程序。 1)组成批成果
批成果应由同一技术设计书指导下生产的同等级、同规格单位成果汇集而成。生产量较大时,可根据生产时间的不同、作业方法不同或作业单位不同等条件分别组成批成果,实施分批检验。 2)确定样本量≦20_3、40_5、60_7、80_9、100_10,≧201_分批提交 3)抽取样本: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
采用分层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批成果中抽取样本,即将批成果按不同班组、不同设备、不同环境、不同困难类别、不同地形类别等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根据样本量,在各层内分别按照各层在批成果中所占比例确定各层中应抽取的单位成果数量,并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提取批成果的有关资料,如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报告、接合表、图幅清单等。
4)检查:详查应根据单位成果的质量元素及相应的检查项,按项目技术要求逐一检查样本内的单位成果,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根据需要,对样本外单位成果的重要检查项或重要要素以及详查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检查,并统计存在的各类错漏数量、错误率、中误差等。 5)单位成果质量评定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评定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优级品、良级品、合格品、不合格品四级。 概查只评定合格和不合格,详查评定四级质量等级。其工作内容如下:
(1)根据质量检查的结果计算质量元素分值(当质量元素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合格条件时,不计算分值,该质量元素为不合格)。
(2)根据质量元素分值,评定单位成果质量分值,见下面公式,附件质量可不参和下式计算;根据下式的结果,评定单位成果质量等级。(优良品≧90分,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
式中,S为单位成果质量得分值;Si为第i个质量元素的得分值;min为最小值;n为质量元素的总数。 若质量元素拥有权值,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单位成果质量得分。S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S, 为单位成果质量,质量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元素的权;n为单位成果中包含的质量元素个数。 6)批成果质量评定
批成果质量评定通过合格判定条件(见下表)确定批成果的质量等级,质量等级划分为合格批、不合格批两级。 质量等级 判定条件 后续处理
批合格 样本中未发现不合格的单位成果或者发现的不合格成果数量在规定范围内,且概查时未发现不合格的单位成果 测绘单位对发现的各类质
量问题均应修改 批不合格
样本中发现不合格的单位成果,或概查时发现不合格的单位成果,或不能提交批成果的技术性文档和资料性文档。 对批成果逐一查改合格后,重新提交验收。 7)编制检验报告。 质量评分方法
对测绘产品单位成果的质量评定须遵守数学精度评分方法、质量错漏扣分标准、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以及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1.数学精度评分方法
数学精度 质量分数 [0,1/3允许中误差] 100 (1/3,1/2允许中误差] [90,100) (1/2,3/4允许中误差] [75,90) (3/4,允许中误差] [60,75)
数学精度按左表规定采用分段直线内插的方法计算质量分数;多项数学精度评分时,单项数学精度得分均大于60分时,取其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
式中,M0为允许中误差的绝对值;m1为规范或相应技术文件要求的成果中误差;m2为检测中误差(高精度检测时取m2=0);M为成果中误差的绝对值;S为质量分数(分数值根据数学精度的绝对值所在区间进行内插)。 2.测绘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
成果质量错漏扣分标准:A、B、C、D类分别扣分42、12/t、4/t、1/t。 3.质量子元素评分方法
首先将质量子元素得分预置为100分,根据错漏扣分标准对相应质量子元素中出现的错漏逐个扣分。S2的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S2为质量子元素得分;a1,a2,a3为质量子元素中相应的B类错漏、C类错漏、D类错漏个数;t为扣分值调整系数 4.质量元素评分方法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质量元素得分。S1的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S1,S2i为质量子元素、相应质量子元素得分;Pi为相应质量子元素的权;n为质量元素中包含的质量子元素个数。
数字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验收方法 参考数据比对 野外实测 内部检查 质量检查方式:计算机自动检查、计算机辅助检查、人工检查。
注册测绘师测试复习资料——实务部分
大地测量——大地控制网案例
计算题1 假设设计GPS B级点点位28点,其中新埋设20点,利用旧标志8点;设计GPS C级点点位229点,其中新埋设119点,利用旧标志110点;GPS B级点埋设为基本标石,GPS C级点埋设为普通标石。 GPS B级网观测采用基于连续运行站的同步观测模式,要求每点观测3个时段,每时段不少于23.5h,GPS C级网采用基于连续运行站的观测模式,要求每点观测不少于2个时段,每时段观测4h。GPS B级网观测要求联测测区及周边的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点4个(此4点不包含在GPS B级点的设计点位中),GPS C级网的观测至少需要联测10个GPS B级网点。生产单位现有GPS接收机12台,作业人员、车辆等其他装备能够满足12台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要求。
数据处理时要求收集测区及周边5个GPS连续运行站点的数据一同进行数据处理。 城市困难类别按Ⅱ类计算。请进行下列计算: (1)所需的工程总经费(包括内外业)是多少? (2)不考虑迁徙时间,采用12台仪器同时作业的点连接观测模式,先观测GPS B级网,再观测GPS C级网,则该工程的外业观测(不包括选埋)需要多少时间? (1)答:总经费为395万元,经费预算见表1—6。
(2) GPS B级网的观测总点数为32点,每点观测3天3夜,用12台仪器同时作业,采用点连接的观测模式,每
个同步环间需要重复观测1个点,则需要观测3个同步环。第一天同步环观测12个点;第二天同步环观测12个,其中1个点为重复观测点;第三天观测10个点,其中一个为为重复观测点。则GPS B级网观测总天数为3×3=9天。 GPS C级网需要观测239个点,每点观测2个时段,每时段4小时,且每天每台仪器可观测一个点,因此,需要239/12=19.92天,最少需要20天。
简答题1 简述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