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2016年第3期(总第48期)
展看,都是不太必要的,更多追逐的是更好听的“名声”,以及在目前的教育资源配置体系中,获得更大的现实利益。比如,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不但让校名显得“高大上”,而且,在政府项目、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可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空间,因为政府部门也是按不同的校名级别来对待高校的——大学比学院高人一等,学院又比学校高人一等。更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政府部门对学校办学的认可。
其实,如果没有根据不同级别(大学、学院、学校)来配置资源、评价学校办学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高校办学者何苦追名逐利呢?重视学校办学内涵、品牌的大学,是不会随意更改校名的,就如麻省理工学院,建校150年来,校名从未更改。而之所以麻省理工不用改校名,是因为美国没有那么多政府教育工程和计划,也不会根据校名来论学校高低。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不是新增课程
以往的,或者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行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希望培养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找的一份工作。这种教育无视人的个体差别,用单一的方式去教,导致大量学生同质化。
随着机器化和全球化时代来临,进入了“人类生活富足”的时代,人们除了衣食住行外,开始消费不同的东西,消费旅游、医疗,教育等等,也创造出大量的机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教育还是没有接受这个概念。教育还是认为应该掌握某些知识和才能才有价值,如果不掌握这个技能这一辈子就没有价值。传统的考试、升学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的。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如何从培养同质化的人才到培养个体化的人才,帮助每一个人提高。哈佛大学最近建了一个中心叫“个人机会中心”,他们认为传统的科学是研究平均的科学,研究大众的科学,现在我们应该科学到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确实是不一
10
决策参考 2016年第3期(总第48期)
样的,而教育作为创造机会的产业和行业,应该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而不是帮助他们平均化。这种个性化不是帮助你通过同样的方式达到同一的目的,而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他自己最成功的方向。
创新创业,要有创业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创业精神其实是一种心态,包括自信心、对机会的敏感,我们要分析一个创业的人和一个就业的人有什么差异?
一个创业的人能从一个问题中看到机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行动去改变它。比如我们经常讲的乔布斯,他做个人计算机最大的动力是不喜欢当时的大型计算机。其实有很多人都不喜欢大型计算机,但是有多少人想到我要改变它?对某一个事情抱怨的人很多,要去改变的人则很少。
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承担风险,但是传统教育是不鼓励你承担风险的,传统教育让你把某个东西背会、记好,只要考好就行了,没有自己要改变的地方,没有这个义务就不会对后果承担责任。这些都属于我们称之为心理或者是软实力的方面,传统教育中只注重认知能力、考试能力、学科知识能力。
传统教育中,我们短期掌握知识的同时,可能牺牲你长期的能力。一个人的自信心是长期的,一个人的好奇心是长期的,一个人的创造力是长期的,但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消灭掉自信心,消灭掉好奇心。
新的时代,教育该怎么办?
任何教育都牵扯到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哪儿教?教什么的问题讨论过很多了,应该遵循学生的兴趣。真正的创业教育要有大的改变,课程要改变,课程要跟着学生走,课程设立的目的是让每个孩子发挥自己的强项,而不是强加给他一种共通的所谓的知识和技能。
11
决策参考 2016年第3期(总第48期)
第二是怎么教的问题,传统教育是预防式教学,就是三年级可能要用的知识先帮你教上。其实可能没什么意义。我认为教学法的转变应该是及时性教学,尤其现在科学信息技术这么发达,如果学生做一件事情需要某个知识,他应该具有自己可以获取的能力。
我称之为“项目驱动教育”或“以作品为导向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每天做真实的作品,从做真实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责任。
现在,我们学生做的作业基本上没有任何价值,它不真实,如果这个学生不做除了老师家长着急之外谁也不着急,因为他没有做对社会和个体有意义的真实的产品和作品。
我要想做一件事情必须满足一个需求,必须要解决一个问题。这同时也要求他真正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我们老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老解决别人的问题你就是给别人打工的。通过做真实的作品,每天做作品,你就会掌握到你必须发现问题,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候就会想到我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
通过从事真实性作品让学生知道寻求伟大和卓越而不是平庸。当真有人消费他的产品的时候,他的质量会更加提高。假如爱因斯坦考国内高考的物理,最高水平也不就是拿满分吗?但是,做真实产品的时候就会有创新,就有创造出来。
最后是在什么地方学的问题。信息技术对教育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成了传统教育的“帮凶”,帮你把传统教育弄得更好、更有效果。事实上,信息技术最大的价值有两点:一是帮助学生做真实的作品,去创造。一个苹果手机所载的多媒体工具价值可能相当于上世纪的一百万美元的
12
决策参考 2016年第3期(总第48期)
机器,摄影、摄像、制作、发布……教育为什么不能用呢?二是让校园国际化,让学生每天都在参与和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人做真实的产品,相互为对方服务,这是学习的环境。我们每个校园都应该达到这一点。
我们需要的不是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也不能仅仅办一个创业专业,这些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教育范式的大改革,彻彻底底的改变。做石头斧子不管用了,青铜器时代到来,我们需要做铜器的人。改变需要很多勇气,其实有很多很多学校已经开始了。
(来源:新华网)
13
决策参考 2016年第3期(总第48期)
大学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它是相对于理论型本科教育实用技术型教育而言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
目前,高等教育院校分类已成为国际难题。按照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的国家权力、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协调理论,高校既需要一定的自治权,又倚赖于所在国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介入。相对于院校分类的国别特殊性,专业分类具有普适性。“专业”在《辞海》中被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专业分类遵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规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主要是根据培养人才的职能———培养目标来分类的。该分类法认为,5A2按行业分设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应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无疑,对专业特征的清晰认识和准确定位,将有助于应用型本科教育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有助于制订一系列合理的培养方案。一个专业的设置就是组织相关学业培养一种专门人才,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的职业技术工作。从事专业工作,必须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接受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并具备自我更新和提升的能力,这是专业的立足之本。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价值取向、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及评价五大基本要素组成,其中以价值取向为基点、以目标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学为途径、以评价为保障。这五大基本要素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依据应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