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 会 朝 代 起止年代 约前26世纪-前21世纪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纪 前11世纪-前771年 前770年 -前256年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前221年-前206年 前206年-公元8年 公元8年-23年 25 年-220年 220年-265年 221年-263年 229年-280年 265年-316年 317年-420年 304年-439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557年-589年 创建人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禹 汤 武王 周平王 都 城 阳城 亳→殷 镐 洛邑 原始社会 五帝夏 商 奴隶社会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秦 西汉 新 东汉 三国 魏 三国 蜀 三国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朝 宋 南朝 齐 南朝 梁 南朝 陈 封建社会 始皇(嬴政)高祖(刘邦)王莽曹丕刘备孙权光武帝(刘秀)武帝(司马炎)元帝(司马睿) 刘裕萧衍萧道成陈霸先拓跋珪北朝 北魏 386年-534年 北朝 东魏 534年-550年 北朝 西魏 535年-557年 北朝 北齐 550年-577年 北朝 北周 557年-581年 隋 唐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清 581年-618年 618年-907年 960年-1127年 1127年-1279年 916 年-1125年 1038年-1227年 1115年-1234年 1271年-1368年 1368年-1644年 1644年-1840年元善见(高欢立)高洋元宝炬(宇文泰立)宇文觉文帝(杨坚)高祖(李渊)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太祖(赵匡胤)高宗(赵构)耶律阿保机李元昊完颜阿骨打半封建半殖 民地社会 清末 1840年-1911年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 世祖(忽必烈)太祖(朱元璋) 咸阳 长安 长安 洛阳 洛阳 成都 建业 洛阳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平城→洛阳 邺 长安 邺 长安 大兴 长安 开封 临安 上京 兴庆 中都 大都 南京→北京 北京 (努尔哈赤)世祖(福临)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 北京 南京(曾北京) word 可复制编辑
夏世系
1、禹——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杼—— 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 )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商世系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 3、仲壬—— 4、太甲(祖甲、太宗)—— 5、沃丁—— 6、太庚—— 7、小甲—— 8、雍己—— 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文丁) —— 29、帝乙——30、帝辛(纣、受)
[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 西周世系
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 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 7、懿王—— 8、孝王—— 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 庚申前841年)—— 11、宣王 ( 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传至幽王,为犬戎所灭。自武王至幽王,凡十一代,十二王。西周之积年,存四说:1、自灭殷至国亡公元前257年,2、公元前400余年,3、386年,4、352年。其间,懿王死后,其叔辟方自立,是为孝王。孝王死后,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是为夷王。厉王暴虐,国人流王于淄,由周、召二公执政,号曰“共和行政”。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前841年)始有确切纪年。前此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 东周世系
1、平王(辛未前770年)—— 2、桓王(壬戌前719年)—— 3、庄王(乙酉前696年)—— 4、黧王(庚子前681年)—— 5、惠王(乙巳前676年)—— 6、襄王(庚午前651年)—— 7、顷王(癸卯前618年)—— 8、匡王(己酉前612年)—— 9、定王(乙卯前606年)—— 10、简王(丙子前585年)—— 11、灵王(庚寅前571年)—— 12、景王(丁巳前544年)—— 13、悼王(辛巳前520年)—— 14、敬王(壬午前519年)—— 15、元王(丙寅前475年)—— 16、贞定王(癸酉前468年)—— 17、哀王(庚子前441年)—— 18、思 王(庚子前441年)—— 19、考王(辛丑前440年)—— 20、威烈王(丙辰前425年)—— 21、安王(庚辰前401年)—— 22、烈 王(丙午前375年)—— 23、显王(癸丑前368年)—— 24、慎靓王(辛丑前320年)—— 25、赧王(丁未前314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
word 可复制编辑
百一十五年。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之段历史时期,史称之为“春秋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则被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世系 公 元 前 干 支 周王纪年 鲁 孝770 辛未 平王1 公27 768 癸西 3 惠公1 3 齐 晋 秦 楚 宋 文襄若侯公敖11 8 21 卫 武公43 45
诸侯国纪年 陈 蔡 曹 郑 燕 吴 越 庄公25 戴公30 平公郦侯8 40 惠公26 武公1 顷侯21 27 13 10 23 32 10 42 28 3 23 哀侯1 766 已亥 5 29 15 12 25 34 文47 12 44 30 5 765 丙子 6 4 30 16 公26 1 武公1 48 13 45 31 6 2 764 丁丑 7 5 31 17 2 27 宵2 49 14 46 32 7 郑侯1 763 戊寅 8 6 32 18 3 敖1 3 50 15 47 33 8 2 761 庚辰 759 壬午 10 12 8 10 34 20 5 3 36 22 7 5 玢5 7 52 54 17 共侯1 35 19 戴侯1 穆公1 10 12 4 6 757 甲申 14 12 38 24 9 冒1 9 庄公1 21 3 3 14 8 756 乙酉 15 13 39 25 10 2 10 2 22 文公1 4 桓公1 3 15 9 754 丁亥 749 壬辰 战国世系 公元前 17 22 15 20 41 27 12 4 46 32 17 9 12 17 4 9 6 17 22 11 16 6 宣侯1 8 齐 干支 周 秦 姜齐 田齐 惠王14 定公37 襄子1 孝公23 楚 晋 赵 魏 韩 燕 475 丙寅 元王1 厉共公2 平公6 word 可复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