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51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一记载()
A.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B.说明我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C.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体现古人对制造火药的认知
D[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火药的最早记载是在东晋葛洪《抱朴子》,并不能说明此时的火药已经发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制造火药是源于炼丹,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并未上升为制造火药的技术,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制造火药的书面认知,故D项正确。]
2.(2017·贵阳高三适应性考试)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
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的探究 C.《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B[“科研应该适可而止”观点本身有误,故A项错误;根据“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可知,古代数学并不追求对理论的探索,故B项正确;《九章算术》的主要方向就是应用,故C项错误;根据“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可知,古代的数学强调与生活接近,故D项错误。]
3.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
A.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 C.私人修书蔚然成风 D.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
D[根据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突出总结性,故A项
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抑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私人修书外,尚有官修农书,故C项错误;材料“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私人撰写……”表明官方和民间均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故D项正确。]
4.(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传统桑蚕织技艺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中医针灸 中国珠算 二十四节气 A.技艺先进 C.体系完整
B.实用性强 D.注重实验
批准时间 2009年10月 2009年10月 2009年10月 2010年11月 2013年12月 2016年11月 B[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从它涉及的领域可知门类齐全,没有体现出技术先进的特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申遗科
技类涉及纺织、制纸、印刷、珠算、针灸等门类,都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可知反映的是古代科技特点实用性强,故B项正确;材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门类众多,不能体现出某一领域科技体系完整的特点,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不具有注重实验的特点,故D项错误。]
5.(2017·潍坊高三模拟)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明显差别,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B[明朝末年的1644年的欧洲已经诞生了近代科技,而我们中国仍然属于古典科技,故A项错误;明朝末年一些欧洲传教士到中国来传教的同时把欧洲的数学、天文和物理学等知识传入中国,出现了一个西学东渐的局面,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出现的是西学东渐而不是东学西传,故C项错误;当时传入中国的是自然科学知识而不是西方进步思想,故D项错误。]
6.(2017·山西高三质检)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
器分发给各地诸侯。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这说明西周()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 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 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分封制下,地方有较大独立性,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而是文化的传播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体现了共同文化的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文化交流的问题,故D项错误。]
7.(2017·佛山高三质检)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A.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 B.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 C.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 D.《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