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2018-2019高中历史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9·厦门高一检测)右图中的人物神农氏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 ) 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 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 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荆,以教天下
解析: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分析选项,故选D。 答案:D
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D.集体耕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由题干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答案:D
3.(2019·扬州高一检测)1956年我国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出土了包括兽骨、铁锛(一种工具)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根据出土文物判断,这处古墓应不早于( )
A.夏商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铁锛”,即铁农具,而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此墓不会早于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B
4.(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B.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答案:C
5.(2019·高一滨州模拟)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牛耕、铁农具 春秋战国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耧车 秦汉 选种、育秧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解析:表格内容既有农业工具的革新,又有水利工程、农业节气的完善,这些都是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中国古代农业重视这些技术的总结和应用,说明这一时期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答案:D
6.(2019·商丘高一检测)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说明了( )
A.垄作法得以推广 C.一年两熟制出现
B.代田法的普及 D.一年三熟制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材料“一岁两熟”描述的是耕作制度。而A、B两项是耕作技术,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C
7.(2019·河北学业水平测试)《颜氏家训》中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当时的经济形态是( )
A.合作经营 C.重农抑商
B.集体劳作 D.自给自足
解析:材料中“稼穑而食,桑麻以衣”是指种植庄稼和纺织桑麻;“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即不与外界接触而能充足的生活。综合判断,题干讲述的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A、B、C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D
8.《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答案:A
9.(2019·长沙高一检测)中国的汉字充满时代的气息,具图这个字不能得出的时代信息是( )
A.耒为主要农具
有时代的特征。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