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文: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实践

创业农场刘波

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实践

创业农场刘波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作物布局的影响,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连年大发生,稻瘟病、稻曲病、赤斑黑沫蝉等病虫害每年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场尽管每年采取多项无害化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病虫害防治压力仍然较大,每年水稻病虫害均在8万亩次以上,防治面积达3万亩次以上,年均损失粮食600吨,在防治不力的情况下,损失率可高达12%以上。严重的田块甚至绝产。与此同时,二化螟对三唑磷、杀虫双产生抗药性,有机磷和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在防治水稻害虫的同时,杀伤了稻田蜘蛛和其它有益生物,削弱了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有的田块由于滥用农药,造成害虫越治越多。谷物、土壤、大气、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生态环境遭到了污染,人类健康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加大了防治成本,减少了农民收入。因此,积极探讨与实践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各级农业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控制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一、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是以确保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三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三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为主要控制对象,采用以自然控制为主,人工调节为辅的策略,以多抗品种为主体,结合高产栽培模式,加

强保健栽培管理、恶化病虫生活条件,根据经济学原则,确定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选择和开发对有害生物高效、对天敌安全、对人畜低毒和环境低残留的新农药,按照无公害农药产品的农药使用标准,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不断改正施药方法和施药器械,推广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协调保护利用天敌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实现控害、保产、经济、安全、优质同步协调发展,将水稻主要病虫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二、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

2011年,按照场农委统一部署,我场共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区三个,面积7000亩,其中核心示范区1000亩。

1.水稻主要病整理虫综合防治关键技术配套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农业防治为先导,化学防治为重点,辅以物理和生物防治。

1.1农业防治措施

1.1.1深水灭蛹技术:对二化螟越冬代化蛹高峰期将水稻田灌深水5~7天,在羽化高峰到来之前,及时翻犁板田,在二代二化螟化蛹前要求农户降低田间水层,化蛹高峰及时灌深水处理,大田虫口基数可减少80%以上。

1.1.2选择优良抗性品种:全镇尽量减少种植感病品种,在高产示范区加强品种田间稻瘟病、稻曲病抗性监测调查,同时要求农户加强两系杂交稻特别是“Y两优1号”感病品种的防治工作。

1.1.3调整品种布局与保健栽培:在品种布局上,做到两系杂交稻与三系杂交稻合理布局。在示范区统一播种、统一移栽、减少病虫桥梁田。在

移栽阶段要求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在施肥上,以有机肥为主,稳N、补P、增K。每亩施纯N8-10公斤,P2O56公斤,K2O6公斤为宜。在管水上,实行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科学管水方式,够苗晒田,可以有效减轻纹枯病为害。

1.1.4及时处理稻桩和稻草,少病虫侵染源。收割时齐泥收割,人工收割田和机收田及时将板田翻犁,或将稻草集中堆沤或烧毁,以减少稻草和稻桩内二化螟残虫,水稻移栽前先将稻草、水面漂浮的渣及时处理、深埋、以减少菌源。

1.2生物防治措施

1.2.1稻田养鸭控虫技术。稻田灌水结合放养鸭群等控制飞虱、螟虫。放鸭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鸭龄在500克/只左右,放鸭数量在5只/亩左右为宜。经调查,放鸭后水稻田稻飞虱比对照田减少75.8%,螟虫减少62.3%。

1.2.2稻田蜘蛛等天敌保护利用技术。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通过田埂种豆,双抢期间田埂放置草把,创造有利于蜘蛛等天敌栖息、繁殖和越冬场所,通过大力推广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最大减轻对稻田蜘蛛等天敌的杀伤力。

1.3化学防治措施

1.3.1种子处理技术。主要选用“包衣”种子,如是自己自留种子或串买的没有包衣的种子,必须进行浸种消毒,一般用“强氯精”2000倍液浸种12~24小时。

1.3.2水稻虫害防治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种类害虫,筛选一批高效、广谱、持效期长对口防治药剂和放药技术。二化螟:当亩卵块达30个以上,

在卵孵盛期或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40%毒死蜱100ml,防效可达95%左右。稻飞虱:当百丛虫量达1000头时,亩用10%蚜虱净20克。稻纵卷叶螟,当百丛有虫包30个时,选择1~2龄期用药,亩用40~60ml,防治效果可达97%以上。此外,推荐药

剂还有甲维盐、丙溴磷、噻嗪酮、阿维菌素等,可根据不同时期选用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1.3.3水稻穗期病害防治技术。强化农业防治措施,种植对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强化肥水管理,实行健身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水稻破口期亩用20%三环唑100克+爱苗12~15ml可有效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织措施及机制创新

2.1成立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和各队干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小组,在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落实由技术小组制定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2.2强化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控。马灌农业服务中心专门安排两人负责防治区的病虫发生动态监测工作,布点10处,通过多点调查,反复论证,确保预报准确、及时、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2.3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病虫信息和植保技术进村入户。全镇共投入10余万元购买示范药剂,开展一系列病虫知识和防治技术宣传培训会,大力印发病虫情报和技术资料万余份,促进了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进村入户;另一方面,组织培训机手40名,达到三能四会。千方百计提高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和机手水平,确保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实施全面成功。

2.4组建病虫专业防治队,积极创新示范模式。2011年,我场组织实施

了三种专业防治模式。一是依靠植保站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支撑,由专业组织全承包防治模式。二是以种植大户为主体的代治模式。三是由农药经销商为主体的代治模式。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引进了市场运作机制,机防队与农户签订同,实行统一供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施药、统一检查防治效果、统一收取服务费。提高了防

效,普及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保障了安全,方便了农民。机防队也从服务中获得回报,积累和发展,显示整理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效果评价

1 危害病症

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 多粒。病菌孢子多在破口期进入,在颖壳内生长,初时受侵害谷粒颖壳稍张开,露出黄绿色的小型块状突起,后逐渐膨大,将颖壳包裹起来,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菌块。菌块近球形,颜色逐渐变为黄绿或墨绿色,墨绿色菌块表面光滑,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孢子)。

2 病原及侵染特点

稻曲病是由真菌中的担子菌亚门类绿核菌侵染后而招致发病,病菌由落入土中的菌核和附着在种子外表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于翌年的7~8月发育产生子囊壳,壳内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并随气传播播散落,在水稻破口期损害花器和幼嫩器官,招致谷粒发作病害。

3 发病规律

稻曲病的发作与气候、施肥程度、大田管理和种类抗性有亲密关系。病菌在24~32℃及高湿的环境下萌生传播。稻曲病菌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

子均借风雨侵入花器,特别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多雨、低温,特别是在连续阴雨的天气下发病重。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栽培管理粗放,密渡过大,灌水过深,排水不良,特别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稻株生长繁茂,若氮肥施用过多,形成水稻贪青晚熟,剑叶含氮量偏多,会加重病性的开展,病穗病粒也相应增加。普通晚熟种类比早熟种类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

论文: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实践

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实践创业农场刘波关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与实践创业农场刘波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作物布局的影响,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连年大发生,稻瘟病、稻曲病、赤斑黑沫蝉等病虫害每年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场尽管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pcd9bmzh7l7tx29ybm0wacw0f2i000ga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