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主渠道中的互动作用
人格魅力是前提。“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决定的。”思想品德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情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要是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引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在吸引的基础上,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当然课堂表演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表演,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思品课堂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在这一点上,应该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我们不能做到最好,但我们要力求更好。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必须是自来水,长流不息。只要我们平时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投入研究,才能在课堂上表现得“投入”,只有这样才有教师的良好的形象,并产生人格魅力。只有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才能顺利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的人格。
巧设过渡引人入胜。要在备课上下功夫,我深有感受,没有充分的准备的上课不仅使人感到干涩异常,既不能流畅生动,甚至还出现小小的知
第 1 页
识遗漏。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知识点少而分散,知识的不系统,这就需要正确、有效地引导。那么如何去引导?首先要注意知识过渡的逻辑性,在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一思路下,同时要注意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如何去引、去导。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要在依据课标的前提下,不拘泥于教材,打乱教材的顺序,可重组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真心对待每一名学生,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灵相通,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待一些“差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给予他们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哪怕会心的一笑,就有可能使他们回心转意。差生在课堂演讲、回答问题时,有很多的难度和顾忌,因此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时应顾全大局,应该为差生想得多点。这样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维护课堂秩序、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都有不可估量的原动力。
二、点(知识)、线(教材)、面(社会)结合,即必要的课后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无数次的价值判断中不断内化
结合课标内容,梳理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警句让学生去背诵、去领
第 2 页
悟、去验证。除了教师的梳理外,激发鼓励学生去寻找、去归类,同时号召学生去梳理故事,无论是通过别人说或课外书籍及电视等途径获取都可以,为了做好这一点,可开展适当的一些比赛活动,如比比谁的名言多、评选故事“大王”等活动激励学生去积极、去表彰、去拉动,从而达到内化自己感化他人的双赢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要立足书本,关注现实,把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引导学生平时收集和选择有价值的资料作为榜样的故事,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判断,努力实现知识的生活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譬如说,现在是法制社会,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用理论上去解释,学生很难理解又十分枯燥。如,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通过一个案例学生就一目了然。这样做,深入浅出,效果良好。又如在“有序的社会”这一课结束后,为了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我组织学生经过周密的课前准备,举行了“买卖赃物违法――模拟法庭”的活动课,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进一步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律意识,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