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题:审清题意,分清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 (2)设未知数; 5.列方程(组) (3)列方程(组):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组); 解应用题的(4)解方程(组); 一般步骤 (5)检验:检验所解答案是否正确或是否满足符合题意; (6)作答:规范作答,注意单位名称. (1)设未知数时,一般求什么设什么,但有时为了方便,也可间接设未知数.如题目中涉及到比值,可以设每一份为x. (2)列方程(组)时,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共是、等于、大(多)多少、小(少)多少、几倍、几分之几等. 6.常见题型及关系式 (1)利润问题:售价=标价×折扣,销售额=售价×销量,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2)利息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 (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全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②追及问题:a.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b.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第6讲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 21. 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的整式方程. (2)一般形式:ax+bx+c=0(a≠0),其中ax、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例:方程axa?2?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方程的根为-1. (1)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m)2=n(n≥0)的方程,可直接开平方求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注意观( 2 )因式分解法:可化为(ax+m)(bx+n)=0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察, 先特殊后一般,即先考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b?b2?4ac( 3 )公式法:一元二次方程 ax+bx+c=0的求根公式为x=2a2虑能否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不能用这两种方法解时,再用公式法. 例:把方程x2+6x+3=0变形为(x+h)2=k的形式后,h=-3,k=6. (b-4ac≥0). (4)配方法:当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为偶数时,也可以考虑用配方法. 2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1)当Δ=b?4ac>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2例:方程x2?2x?1?0的判别式3.根的判别式 等于8,故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2)当Δ=b?4ac=0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Δ=b2?4ac<0时,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实数根;方程x2?2x?3?0的判别式等于-8,故该方程没有实数根. (1)基本关系: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根分与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相关代数式的别为x1、x2,则x1+x2=-b/a,x1x2=c/a.注意运用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常见变形: (x1+1)(x2+1)=x1x2+(x1+x2)+1,x12+x22=(x1+x2)2-2x1x2,1x1?1x1?x2等. ?x2x1x24.根与系数的关系 是△≥0. (2)解题策略:已知一元二次方程,求关于方程两根的代数式的值时,先把所求代数式变形为含有x1+x2、x1x2的式子,再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失分点警示 在运用根与系数关系解题时,注意前提条件时△=b2-4ac≥0.
6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解题步骤:①审题;② 设未知数;③ 列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二次方程;⑤检验根是否有意义;⑥作答. 4.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2)应用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经常在增长率问题、面积问题等方面应用. ①平均增长率(降低率)问题:公式:b=a(1±x)n,a表示基数,x表示平均增长率(降低率),n表示变化的次数,b表示变化n次后的量; ②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③传播、比赛问题: ④面积问题:a.直接利用相应图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b.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或平移形成规则图形,运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列方程.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方程一般有两个实数根,则必须要根据题意检验根是否有意义. 第7讲 分式方程
知识点一: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 例:在下列方程中,①x2?1?0;②1.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x?y??4;③是③. 1?x,其中是分式方程的x?12.解分式方程 方程两边同乘以 最简公分母 基本思路:分式方程 整式方程 约去分母 解法步骤: (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3) 检验:把所求得的x的值代入最简公分母中,若最简公分母为0,则应舍去. 使分式方程中的分母为0的根即为增根. 12??2转化为整式方程可x?11?x得:1-2=2(x-1). 例:将方程3.增根 例:若分式方程1. 1?0有增根,则增根为x?1知识点二 :分式方程的应用 4.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3) 列分式方程;(4)解分式方程;(5)检验: (6)作答. 在检验这一步中,既要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又要检验所求未知数的值是不是符合题目的实际意义.
第8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
知识点一: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 例:“a与b的差不大于1”用不等式表示为a-b≤1. 1.不等式的相关概念 (1)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性质1:若a>b,则 a±c>b±c; 2.不等式ab性质2:若a>b,c>0,则ac>bc,>; cc的基本ab性质3:若a>b,c<0,则ac 8 8.列不等式解应用题 注意: 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中,设未知数时,不应带“至少”、“最多”等字眼,与方程中设未知数一致. 第9讲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 知识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关键点拨及对应举例 点的坐标先读横坐标(x轴),再读纵坐标(y轴). (1)定义:在平面内有公共原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几何意义: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与有序实数对(x,y)的关系是一一对应. ( 1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如图所示): 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 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①在横轴上?y=0;②在纵轴上?x=0;③原点?x=0,y=0. 3第二象限 (-,+)21y第一象限 (+,+)x123第四象限 (+,-)1.相关概念 (1)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变化情况相同.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面积时,先观察所求图形是否为规则图形,若是,再进一步寻找求这个图形面积的因素,若找不到,就要借助割补法,割补法的主要秘诀是过点向x轴、y轴作垂线,从而将其割补成可以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来解决. –3–2–1O第三象限–1 (-,-)–2–32.点的坐标特征 (3)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 ①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 ②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4)点P(a,b)的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①关于x轴对称的点P1的坐标为(a,-b);②关于y轴对称的点P2的坐标为(-a,b); ③关于原点对称的点P3的坐标为(-a,-b). (5)点M(x,y)平移的坐标特征: M(x,y) M1(x+a,y) M2(x+a,y+b) 3.坐标点的距离问题 知识点二:函 数 (1)点M(a,b)到x轴,y轴的距离: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的距离为|a|. (2)平行于x轴,y轴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 点M1(x1,0),M2(x2,0)之间的距离为|x1-x2|,点M1(x1,y),M2(x2,y)间的距离为|x1-x2|;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轴的直点M1(0,y1),M2(0,y2)间的距离为|y1-y2|,点M1(x,y1),M2(x,y2)间的距离为|y1-y2|. 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等. (1)常量、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原则为:整式为全体实数;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1)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①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象中找对应点; ②找特殊点:即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象在此点处将发生变化; 失分点警示 函数解析式,同时有几个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的公共部分. 例:函数y=x?3中自变量的取值范x?54.函数的相关概念 围是x≥-3且x≠5. 读取函数图象增减性的技巧:①当函数图象从左到右呈“上升”(“下降”)状态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减小);②函数值变化越大,图象越陡峭;③当函数y值始终是同一个常数,那么在这个区间上的函数图象是一条9 5.函数的图象 ③判断图象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图象的倾斜方向. (2)以几何图形(动点)为背景判断函数图象的方法: ①设时间为t(或线段长为x),找因变量与t(或x)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用含t(或x)的式子表示, 再找相应的函数图象.要注意是否需要分类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平行于x轴的线段. 第10讲 一次函数 知识点一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性质 (1)概念:一般来说,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一条恒经过点(0,0)的直线. k,b 符号 大致 K>0, b>0 K>0, b<0 K>0,b=0 k<0, b>0 k<0, b<0 k<0, b=0 (1)一次函数y=kx+b中,k确定了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b确定了与y轴交点的位置. (2)比较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 经过象限 图象性质 一、二、三 一、三、四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一、三 一、二、四 二、三、四 二、四 大小:性质法,借助函数的图象,也可以运用数值代入法. 例:已知函数y=-2x+b,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填“增大”或“减小”). 关键点拨与对应举例 例:当k=1时,函数y=kx+k-1.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 (2)图象形状:一次函数y=kx+b是一条经过点(0,b)和(-b/k,0)的直线.特别地,1是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性质 图象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1)交点坐标:求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只需令y=0,解出x即可;求与y轴的交点,例: 3.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坐标 只需令x=0,求出y即可.故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一次函数y=x+2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2,0),与y轴交点的坐标是(0,2). (b-,0,与y轴的交点是(0,b); k)(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恒过点(0,0). (1)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其一般步骤为: ①设:设函数表达式为y=kx+b(k≠0); ②代: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或方程组; (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组条件,而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只需一组条件即可. (2)只要给出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坐标即可得出b的值,b值为其纵坐标,可快速解题. 如:已知一次函数经过点(0,2),则可知b=2. 知识点二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条件 ③解:求出k与b的值,得到函数表达式. (2)常见类型: ①已知两点确定表达式;②已知两对函数对应值确定表达式; ③平移转化型:如已知函数是由y=2x平移所得到的,且经过点(0,1),则可设要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2x+b,再把点(0,1)的坐标代入即可. 5.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规律:①一次函数图象平移前后k不变,或两条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则可知它们的k值相同. ②若向上平移h单位,则b值增大h;若向下平移h单位,则b值减小h. 例: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2x+2. 知识点三 :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 6.一次函数与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根就是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两个一次函数y=k1x+b 和y=k2x+b图象的交y=k1x+b 点坐标. y=k2x+b 例: (1)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为x=1,则函数y=ax+b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1,0). (2)一次函数y=-3x+12中,当x >4时,y的值为负数. 7.一次函数与方程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