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宋淑青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2年第08期
摘要: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者。现代幼儿教育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组织幼儿活动和管理班级的能力,还应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只有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幼儿教师才有可能将自己定位为“研究者”,也才有可能更好地解释和反思教学实践,完善教学活动与教育行为。本研究对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科研素养存在科研意识较为淡薄、科研态度不够端正、科研知识较为缺乏、科研能力较低、科研道德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可以从幼儿教师师范院校、幼儿园及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教师自身三个层面做出努力,以提升幼儿教师科研素养。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41-03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这要求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者,更要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平日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对有关理论进行检验,更要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渐向“研究者”的角色迈进。
二、概念的界定
“素”即平时、平素,强调时间上经常性、延续性;“养”强调修养,具有教养、培养、自养等含义。素养成为个体从事特定工作或活动的基础与必备条件。“教育科研”即“教育科学研究”,是指用教育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教育科研是有目的、有计划、连续的、系统的探索活动。
综上我们可知,“教育科研素养”是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素质、修养的总和,是教育科研方面各种素养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目前,学界大部分学者倾向把科研素养分为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五个方面。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研究在山西省晋中市和北京市昌平区抽取了10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16份,有效问卷272份,占总数的86.1%。同时,针对性地对部分幼儿教师和园长进行了访谈。
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