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课题 体味文化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 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课型 授新课 重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难点 难点: 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材 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入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 教学活动 课时 一课时 安排 设计 学生活动 意图 学生自由发言:看电视、上网、问题导旅游、温习功课等。 入,激发兴趣。 新课 (1)暑假刚刚过去,同学们放 假在家都会干点什么呢? (2)“看电视”是人的一种什么活动? 1

一 文化万花筒 一、“看”文化。 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妈祖文化、九鲤湖祈梦文化、书法等。 二、“说”文化。 1、我们亲身参与了哪些校园文化生活? 2、我们周围人们都参与哪些文化活动? 3、我们城市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1) 欣赏多媒体展示图片 (2) 学生谈亲身参与的文化生活:(“五四杯”歌咏比赛、科技周活动、春季趣味运动会、紧急疏通过“看”和“说”, 将学生的生活引入散演练、蓝球比赛、上课、自习、课堂教作业、上网、交友、聊天??) 学,既激(3) 学生介绍: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 (地方戏、节日的欢庆活动??) < 合作探究><形成意念 > 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3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发学生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富有特色。 二 文化是什么 三、“问” 文化。 多媒体展示: (1)“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2 )我们常说中学生要做四有新人, 其中之一就是“有文化” 那么我们是不是有文化的人? 究竟什么是“文化”? 通过“问”(1) 文化是什么,文化有什么特点? 文化和分 (2) 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那么,你是怎么看? 组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析”文化。 1、文化的含义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 1. 学生看书, 分析“文化”有几层含义? 2 、简要比较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的不同点。 2

以“析”的方式来比较文化与文化现

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外延: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多媒体展示: 文化与文化现象不能等同, 3 、分组讨论为什么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后能成为文化,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象,进而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突出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文化是一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种精神现象, 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的一种素养。 文化是对文化现象的抽象概括。 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自然现象)相对于自然界而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才有文化(人=动物+文化) 〈合作探究〉 展示图片: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2)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比较:文化与文明 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视频:出游莫忘文明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4、视频思考: 我们许多同胞到底缺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 对于广大国民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道德宣传,切实提高国民素质。 文化是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主要指“明” 的结果。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3

质载体。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三 文化的力量 五、“议” 文化。 1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的外延) 2 、思考:我们的生活是否可以离开文化?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文化对我们国家又有何深远的意义?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1.大家熟知的文化形式有哪些? 学生畅所欲言(略)。 诸如神话文化、诗歌文化、戏剧文结合“扫黄打非”、《共化、音乐文化、绘画文化、影视文化、产党宣饮食文化、花鸟文化、体育文化、酒言》、《公文化、茶文化、网络文化、科技文化、民道德建服饰文化、节事文化、武术文化等。设实施纲(可见,生活离不开文化) 2.〈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要》来讨论文化的意义,认识文化的力量. 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黄””打非”斗争? 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2016年8月13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行启动仪式,正式启动“打击网络淫秽色情 打造健康网络环境”暑期行动,并邀请各大电信运营商及知名网站共同签署了《互联网站抵制淫秽色情承诺书》。 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 (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形成意念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3.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材料(3) 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形成意念2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4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

一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 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响?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思考讨论材料(3)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略)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

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事例出发,回归生活,留给学生一些空间和问题,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1、我们要讲的“文化 ” ,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

5

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生产和广告推广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 、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3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 、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 、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 、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4 、在文化生活中,我们要讲的“ 文化”是( )

A、 广义上的“文化”,与“文明 ”的含义相近B、 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C、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是狭义上的“文化”

D、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它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 ”,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课堂小结】: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民族、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含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反思】: 6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课题体味文化(1)知识与技能: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教学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3)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k8f3zbiq6bod04q39t7z7sh75m1a00ogy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