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1.3 地球的运动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
1.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
A、侧面定向: 自W→E (1)图形定向
2、方向:自西向东 B、极点定向:北逆南顺
(2)经度数变化定向:东经度顺自转方向增加,西经度顺自转方
向减小;所以东经度增加或西经度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1)恒星日:真正周期;1恒星日长23小时 56 分 4 秒,转动角度360°
3、周期
(1)角速度
B、规律:除极点外,其他各点均为15°/小时。角速度不随纬度、海拔变化。
A、概念: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2)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1太阳日长 24 小时,转动角度 360°59′
注意:当观察者自西向东运行时,观察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自 转速度+物体运行速;周期缩短);相反自东到西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
4、速度
(2)线速度
减
,两极为零。任意纬度φ的线速度=1670×cosφ Km/h。 A、概念: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
B、规律:赤道上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维递
第二课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地球自身特性决定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的结果
2、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 昼夜状态的表达:太阳高度,指的是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
a日出日落太阳高度为0o;b白昼大于0o;c夜晚小于0o;d一天中正午时最大(未必为90o);e从全球来看,直射点太阳高度最大(一定是90o)。 4、晨昏线
①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由夜到昼为晨线。反之,由昼
到夜为昏线。
(1)晨昏线判断方法:
②昼、夜半球判断: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
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2))晨昏线特点
①分昼夜半球
②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春秋分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⑤晨昏线自东向西,速度为15°/小时
①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②确定地方时:赤道上晨6点昏18点,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24)
△(3)晨昏线应用
③确定日期: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二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 相切,判断二至日 ④昼夜长短推算:
昼长=日落-日出=24-夜长=(12-日出)×2=(日落-12)×2
△(4)晨昏线运动过程
(二)地转偏向力
4、手势判读方法:北右手定则、南左手定则(左右手定则)
注:四指:物体初始运动方向;拇指:偏转后运动方向 3、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特点:垂直物体运动方向;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速度;纬度高越大 1.原因:惯性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偏离原来方向
②范围:极点→极圈之间往返移动 ①方向:自东→西
夜长=24-昼长=(24-日落)×2=日出×2 注:日出=12-1/2昼长 日落=12+1/2昼长
⑤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过圆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此线与球面交点所在的经纬度直射点位置
5、原理应用
(1)河流沿岸选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2))根据风向和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3)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空投方位确定
(三)地方时(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
(2)原理:24小时/一周,15 °/小时, 4分钟/度,4秒钟/1′,东边时
刻比西边时刻早,
1、地方时
(3)地方时的计算:
A:地方时差=两地经度差×4分钟(经度差用法,两地经度差在0°经线同侧为“-”,异侧为“+”;同减异加)
B: 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 ±用法,已知西边求东边用“+”,已知东边求西边用“-”;东加西减 )
2、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A:全球按经度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B:中时区:7.5oW~7.5oE(以0o经线为中央经线);
C: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中时区以西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D:东西十二区: 172.5oE — 172.5oW (以180o经线为中央经线)
(2)区时的规定:以中央经线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中
时区的区时被称为国际标准时间 (3)区时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