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至清代的哲学-第7章 陈献章、湛若水【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围绕如何体认天理展开。一旦涉及心与天理的关系时,湛若水又成为二者直接合一论者了。心与天理本然同一,所以体认天理即体认本心。体认天理也可以说是体认本心之中正的工夫。

(2)求中正之心或求心之中正当然都是一种工夫,所以湛若水也讲“勿忘勿助”,也讲“主一”,甚至儒家道德实践的主要条目,也都存在于湛若水心学中。他的“心”是一种思辨的大心,其心与宇宙、与天理的合一也都是通过思辨的方式实现的,这样,即使他的体认天理之说是“随时随处,皆知行并进乎此天理也”,但由于其基础是思辨的,因而往往给人一种无从下手之感,这就是其弟子总感觉“天理难见”的原因。

6 / 6

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宋至清代的哲学-第7章 陈献章、湛若水【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www.100xuexi.com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围绕如何体认天理展开。一旦涉及心与天理的关系时,湛若水又成为二者直接合一论者了。心与天理本然同一,所以体认天理即体认本心。体认天理也可以说是体认本心之中正的工夫。(2)求中正之心或求心之中正当然都是一种工夫,所以湛若水也讲“勿忘勿助”,也讲“主一”,甚至儒家道德实践的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ifd1lve31xep036fj71ujtp7zr5k019f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