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 - 小说阅读之文体介绍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说阅读之小说介绍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小说阅读鉴赏要求通过对散文作品的阅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对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能力提出三项八条具体要求。 命题趋势

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但由于外国小小说数量大且整体水平很高,故取材的“外化”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这既可有效避免猜题押题,也对语文教学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关注世界文化,关注考生的文化视野,关注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命题重点仍在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小说的命题仍保留简答题和表述题两种主流题型,选文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人的成长、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等,篇幅在1400字左右。

知识讲解 小说定义

小说是文学类文本中的重要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 【高清课堂: 奇妙的小说世界 ID 395977 二、边城举隅】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所谓“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具有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小说塑造人物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更集中,更具有代表意义。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小说的基本特点

从近几年高考看,所谓的小说考查都集中在小小说上。小小说和短篇小说有所不同。与短篇小说相比,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 情节单一,但不单调

情节单一是指小小说在情节提炼上表现为通过叙述一个具体事件来构成单一性情节。事件是构成小小说情节的基本元素。不过, 并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事件都能成为组成小小说情节的事件。小小说情节的事件必须满足这样三个条件: 第一, 叙述的事件必须完整, 第二, 它必须包含一定的矛盾冲突。第三, 事件必须呈现出一种因果联系的形态。 性格单纯, 但不单薄

小小说作为小说大家族的一个成员,塑造人物形象是其主要任务。集中写一个人物,通过一个生活片断突出这个人物的一个性格侧面,便是我们所说的小小说性格描写的单纯性。 结尾惊奇, 但不离奇

小小说单一的情节很难形成一种艺术的跌宕和起伏, 很难产生一种一波三折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因此, 依靠结尾惊奇(意外结局) 便成为小小说的写作者解决上述“二难”问题的绝招。由单一情节的突转造成的意外结局在小小说中相当普遍地存在,因而形成了小小说学里的一个特有概念,即欧·亨利式的结尾,结尾往往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在结尾处明朗,因而不显得离奇古怪。所以,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小小说的写作技巧 构思一个核心细节

任何一篇成功的小小说都有作为全篇艺术支撑点的核心细节。所谓核心细节, 就是指小小说的中心情节, 即能够用一句话概述的主体事件。小小说的创作过程就是让这个主体事件(核心细节) 不断地发展、变化和丰富。 营造特定的矛盾冲突

在确立了核心细节的内容的同时, 写作时就要注意以这个核心细节为基点, 衍化一系列的一般细节。这些一般细节,有时,它是核心细节的起因描写;有时,又是核心细节的结局延伸;有时,它又是核心细节在发展、演变中的内容补充。正像滚雪球一样, 球核通过不断地运行、滚动, 粘起了一层又一层的积雪。而滚动的过程, 写作者就要注意有意识地营造一些特定的矛盾冲突, 推动情节的发展与丰富。 设计巧妙的反转式结尾

“反转”指的是小小说结尾部分的情节并不按人们通常的思维形式发展, 而是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另外一种结局。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烘托人物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自然环境,用以衬托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彰显其个性。 推动情节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

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做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深化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题型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双琴祭 梁晓声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5)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6)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

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

(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老制琴师的儿子为实现父亲遗愿,把琴送到琴店并郑重交代:可以将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赠送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

B、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

C、第8段加红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

D、第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

E、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

【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A选项有误,应是不把琴卖给反复比较、挑选的人;D选项,第10、11段并未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2、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

【答案】①“世人”妄评两位演奏家演技的高低;②“传媒”对世人的各种评论推波助澜;③“别人”嫉恨两位演奏家合奏的珠联璧合;④“世人”将悲剧归罪于活着的演奏家。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注意本题强调的是“外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自然应归咎于外部的环境,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为世人对两位演奏家的评判和看法,故只要筛选出有关世人对演奏家的行为的句子加以分点概括即可。

3、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答案】要点:①惋惜双琴一毁一废;②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③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④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可从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度挖掘和思考,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 - 小说阅读之文体介绍

小说阅读之小说介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明确要求:“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小说阅读鉴赏要求通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i6r9whwu8mpoj7ocb09o8y29wtcx00yy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