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正方形的性质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15. 正方形判定定理 : (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或者先证一个四边形是矩形,再证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反过来证也行
16、( 1) 顺次连接 对角线互相垂直 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 2)顺次连接 对角线互相等 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
1. 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 x,y 是 x 的一次函数 (x
数。
y=kx+b(k ≠ 0) 的形式 , 则称 y
(1) (2) (3)
为自变量 ,y 为因变量 ) 。特别地 , 当 b=0 时 , 称 y 是 x 的正比例函
b. k 0 b
0 0 0
1
2
(1) (2)
(3)
b. 0 k 0 b
1 2
0 b 0
b
3
3
2. 正比例函数一般式 : y=kx ( k 是常数且 k≠ 0)。
3.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正比例函数 y=kx ( k≠ 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 线。( 1)当 k>0 时,直线 y=kx 经过第一、三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k<0 时,直线 y=kx 经过第二、四象限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 2)在一次函数 y=kx+b 中 : 当 k>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当
k<0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4. 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解题步骤是: ( 1)设解析式, (2)由题意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 3) 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 ,(4)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5、当 k1 k2 时,直线 y k1 x b1 和直线 y k2 x b2 平行
k2 x b2 的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
6、两条直线 y k1 x b1 和 y
y k1x 1 的解 y k2 x b2
b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 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x
x1 f1 x2 f 2 f1 f2
xnfnfn
( f1、 f2 fn 叫对应的 x1、 x2
x2 的权)。 权的理解 : 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
度。
2. 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第 11页共 19页
4、方差公式 : s (x1 x) 2
2
1
( x2 x)2 ? ?? ( xn x)2
n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并且未知数的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 ax2+bx+c=0( a、 b、 c 是常数,且 a≠0)
3、运用开平方法 解形如( x+m)2=n( n≥ 0)的方程;领会 降次 ──转化的数学思想. 4、配方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将方程变形为 的根是 x
( x p)2
q 的形式, 如果 q≥ 0,方程
p
q ;如果 q<0, 方程无实根.
2
2
b
b2 4ac 2a
b 2
5、一元二次方程 ax +bx+c=0(a≠ 0),当 b -4ac ≥ 0 时, ?x=
叫做一
元二次方程的 求根公式 .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 6、一元二次方程为 ax2 bx c 0( a 0) ,其根的判别式为: 列性质 :
公式法. 4ac ,则有下
①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x
b
b2 4ac 2a
1,2
.
2 ② ③
0 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方程没有实数根.
x1
x2
b . 2a
7、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又叫韦达定理)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 a 0 )的两根为 x1 ,x2 ,那么,就有 x1 x2
b
, x1 ? x2 a
c
axbx c 0
(注意:运用根与
a
系数的关系的前提是
b2 -4ac ≥ 0)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 :一般地,函数 y 和 x 自变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 0) ( a、 b、c 为常数 ) ,则称 y 为 x 的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 1)一般式 :
一般式: y=ax 2 +bx+c(a
。
y
ax2 bx c a( x
b )2 2a
4ac b2 (a 0)
4a
对称轴: x
b , 顶点坐标: ( b , 4ac b2 ) ,
2a 2a 4a
与 y 轴交点坐标( 0, c)
第 12页共 19页
( 2)顶点式 : y
a(x h)2 k ,对称轴: x
h,顶点:( h, k)
( 3)交点式(或双根式) :
y a( x x1 )( x x2 ) ,
其中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是( x1 , 0)与( x2 , 0)
对称轴: x
x1 x2
2
3、增减性 :当 a>0 时,对称轴左侧, y 随 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侧, 而增大 小
y 随 x 增大
当 a<0 时,对称轴左侧, y 随 x 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侧, y 随 x 增大而减
4、勾画草图关键点 : 1 开口方向
2 对称轴 3 顶点 4 与 x 轴交点 5 与 y 轴
交点
○ ○ ○ ○ ○
5、. 图像平移步骤 ( 1)配方
y a( x h) 2 k ,确定顶点( h,k ) ( 2)对 x 轴 左加右减 (括号内);对 y 轴 上加下减 (括号外) 6、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 有这样一个结论: 当横坐标为 x1 、x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
那么对称轴 x
x1 x2
2
7. 根据图像判断 a,b,c 的符号
( 1) a ——确定图像的形状和开口方向 ( 2) b ——与 a 共同决定对称轴 8.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 y=ax2 +bx+c 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x1 、x2 是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a≠ 0) 的根。
:左同右异,当 b=0 时对称轴是 y 轴
y 轴的交点的位置
( 3) c ——图像与 y 轴交于( 0, c) ,即 c 决定图像与
抛物线 y=ax 2 +bx+c,当 y=0 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 1)当 b2 有两个交点;
ax2 +bx+c=0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
x 轴
第 13页共 19页
( 2)当 b2 一个交点; ( 3)当 b2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
x 轴有
4ac <0 时,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 x 轴没有交点
9、最值:对于抛物线 y=ax 2 +bx+c(a ≠ 0) ,若 a>0,当 x
b 时,y最小值 2a
4ac b2 ; 4a
若 a<0,当 x
b 2a
时, y最大值
4ac b2
4a
第二十三章
旋转
1、旋转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图形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 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
2、旋转的性质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 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3、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的中心、旋转角、旋转的方向。 4.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
:(是一种特殊的旋转)
中心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180 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我们
180
就说,这个图形成 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 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 5、. 中心对称的性质 : (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6、 (1) 点 P( x, y) 关于 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x,- y) (2) 点 P( x,y) 关于 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3) 点 P( x,y)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要变
第二十四章
圆
x, y)
(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
中心对称 。
(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
x,- y)
(4) 口诀:关于横轴对称“横”不变,关于纵轴对称“纵”不变,关于原点对称“都”
1. 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
2. 圆心角和圆周角 :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3. 内心 :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其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
第 14页共 19页
点的距离相等(等于半径) 。
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等
3、外心: 和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其圆心称为内 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于半径) 。
5. 扇形 :在圆上,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6. 圆锥侧面展开图 是一个 扇形 。这个扇形的半径称为圆锥的母线。 7.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 O外
:设⊙ O 的半径为 r ,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是 PO,( 1) P
PO< r 。 的距离为 d,(1)
PO> r ;( 2) P 在⊙ O 上 PO= r ;( 3) P 在⊙ O 内
8. 直线与圆有 3 种位置关系 :设⊙ O 的半径为 r ,圆心到直线 直线 与⊙ O相离
直线 d>r ;( 2 ) 与⊙ O相切
直线 与⊙O相 d=r ;( 3)
交 d 9. 两圆之间有 5 种位置关系 :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 < d< R+r ;( 4)内切 10. 切线的判定方法 d=R-r(R>r );( 5)内含 d 叫做圆心距 , 两圆的半径 d=R+r ;( 3 )相交R-r d< R-r(R>r )。 ( 2)经过 分别为 R 和 r ,且 R≥ r :( 1)外离 d> R+r ;( 2)外切 :经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3)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1 . 切线的性质 :( 1 )经过切点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4. 有关定理 : (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12 、切线长定理 :从园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与 13.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 的一半. ( 4)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 5)园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14、( 1)正 n 边形的中心角 = 360 0 n 360 ;( 2)正 n 边形的中心角 =它的一个外角 = 0 n R2 ; 15、圆的计算公式: ( 1)圆的周长 C 2 R d ;( 2)圆的面积 S n R 2 360 1 2 ( 3)扇形弧长 n R 180 ;( 4)扇形面积 S R ;( 5 ) 圆锥侧面积 第 15页共 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