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一、放大镜
1、放大镜也叫( 凸透镜 ),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中间(厚 )、边缘(薄 )。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放大镜移动至眼前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形大而清楚 ) 5、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 × ) 正立、放大的 6、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 透明的 7、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 8、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 )
9、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A )有关。A、 凸度 B、材料 C、面积 10、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B )放大镜的看到的视野最大。
A、
B、 C、
1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越小。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1、使用 放大镜 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 。如 放大镜 能观察到昆虫的细节:苍蝇的 复眼 ;蟋蟀的耳朵在 足的内侧 ;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
2、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3、昆虫头上的 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蚕蛾 的触角(羽状 ) , 蚂蚁 的触角(膝状), 天牛的触角( 鞭状) , 蝴蝶 的触角(棒状) 蝗虫 、蟋蟀的触角(丝状)
4. 草蛉是蚜虫的天敌,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们的肢体。
5. 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一样,都长在头部。( × )
6. 下列动物中,( C )是蚜虫的天敌。A.蜻蜓 B.苍蝇 C.草蛉 7. ( B)有复眼。A.蟋蟀 B.苍蝇 C.蝴蝶
8. 昆虫的触角具有的作用是(B)A.辨别方向B.分辨各种气味 C.装饰、美观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
1、像食盐、白糖、味精、碱面那样,有 规则几何外形 的 固体物质 叫做 晶体 。 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 雪花、水晶、黄铜矿、维生素C 等。
1
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
2、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晶体组成。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3、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4、制作晶体的方法是(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我们在课堂上一般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5、雪花很容易融化,它不属于晶体。( × )6、碱面是粉末状的不属晶体。( × ) 7、液体中不可能出现晶体。( √ )
8、下列物质不属于晶体的是(B )A、食盐 B、 水 C、维生素 9、下列物质不属于晶体的是( C )A、白糖 B、 雪花 C、玻璃
四、怎样放得更大
1、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2、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 显微镜 ,发现了微生物
3、 显微镜 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 微观世界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C )倍。A、200 B、2000 C200万 5、利用( B )能看到血液在毛细血管里流淌。A、平面镜 B、显微镜 C放大镜 6、科学家选择(B )来观察流感病毒。A 、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2、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 细胞 结构。
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4、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并安放——对光——安放玻片标本——调焦——观察。 5、借助显微镜,我们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 细胞 构成的。
6.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 —— 夹取实验材料 滴管 —— 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 ——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染色——碘酒 烧杯 —— 盛放液体 裁纸刀—— 切割洋葱 吸水纸—— 吸取多余的水分 载玻片——放置切片标本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我们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是(相反)的。 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上有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是( 细胞核) 9、书上13页洋葱切片标本的四个过程四幅图 ,显微镜的构造图
2
六、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1、用显微镜观察叶的表皮,看到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叶表皮上的(气孔)。 2、一切生命体是由( 细胞 )组成的。( 细胞 )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功能 )单位,( 细胞学说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生物细胞的 形态 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4、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5、下列不属于细胞的是( )A、血液细胞 B、叶绿体C、叶细胞 七、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鱼缸里的水会发绿是(A)的作用,是微生物繁殖的结果。A绿藻 B 霉菌 C酵母菌 2、用 显微镜 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 微小生物 。
3、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 微生物 ,如 草履虫、变形虫 、鼓藻、船形硅藻等。 4、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动物一样的特征,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5、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比如制作馒头时要用到的酵母菌。
6、( 培根 )设计制造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7、17页中间三幅图
八、微小世界和我们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 )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 微生物 )、( 细胞 )
1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 )毫米的微小物体。
53、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 克隆羊)。
4、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 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 × ) 5\我们喝的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
答:①、利用微生物研制药品抗生素 。 ②、利用微生物改良和净化土壤
③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④微生物给我们生产食物:酿酒、发馒头、制作酱油、霉豆腐、酸奶等。 (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同它的面积大小有关。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3毫米的微小物体
( )7、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9、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3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我们身边的物质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 )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人、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2、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发生变化。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汽油挥发 B、灯丝发光 C用木材烧火做饭 4、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
5、易拉罐压扁、水结成冰、水变成水蒸气、弯折铁丝、把纸折成小船都是物理变化,只改变了形态大小,没有产生新物质。
6、火柴燃烧、铁钉生锈、蜡烛燃烧都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6、7看书上的图记)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 、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化学变化 。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 化学变化 又发生 物理变化 :
4、白糖加热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汤匙、蜡烛、白糖。白糖加热前是(白色透明颗粒状),加热后白糖形态先熔化成(液态);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变成(棕红色),产生烟和气泡,最后变成(黑色)固体块状,有焦味。
白糖加热过程中熔化是( 物理 )变化;白糖改变颜色产生气味,以及变成另一种物质是(化学变化)。
5、水变成水蒸气,水结成冰都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面包发霉是(化学变化)。
6、在下列食物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C)A、糯米包成粽子B、面团拉成面条C、米饭酿成黄酒
7、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A)A、水沸腾 B、食物腐败 C、将苏打放在醋中 8、混合沙和豆子、电灯发光是物理变化。
9、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麦芽糖),所以咀嚼米饭会有甜味。
2、在米饭、淀粉上滴上碘酒能变成(蓝)色,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根据碘酒的这种特性,可以用碘酒检查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例如:在面包上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说明面包里含有(淀粉)。
3、红薯、马铃薯、玉米、大米、大豆、麦子里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成蓝色。 4、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5、在嘴里咀嚼时有甜味的食物一定含有淀粉。( × )
4
6、在面包上滴一滴碘酒会变成蓝紫色,说明面包里含有蛋白质。( × ) 7、在水中滴一滴红墨水,颜色变淡了,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 8、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味,这是因为米饭本身是甜的。(× )
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冒气泡,听到嘶嘶的声音,产生了大量的( 气体 ),用手摸玻璃杯,有凉凉的感觉,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会(马上熄灭)。
留在杯中的液体既不是小苏打,也不是白醋。
2、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二氧化碳气体 ,这样的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3、(二氧化碳 )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它能使燃着的火焰( 熄灭 ),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了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 )气体产生。
4、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状颗粒。白醋的特点:无色液体,有酸味。
5、物理变化有(糖在水里溶解)、(折纸)、(水结冰)、(水变成水蒸气)(加热水)、(糯米包成包子、面团拉成面条)等。
6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改变夜色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
五、铁生锈了
1、铁生锈是一种 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与 空气和水 有关。 2、我们可以通过(敲击)的方法来比较铁和铁锈的不同,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得出铁和铁锈的不同点是(韧性不同),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
还可以通过观察的方法,得出铁与铁锈的不同。观察发现光泽度不同,铁有光泽、铁锈没有光泽。
3、(背书上35页铁片与铁锈比较记录表)
4、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1、涂漆涂油,包塑料。2、保持干燥,擦干。3、电镀4、制成不锈钢。
5、探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假设实验: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3)、实验材料: 三个盘子、三枚铁钉、水和菜油;
(4)、实验方法:将三枚铁钉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菜油; (5)、实验现象: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的铁钉有点生锈,放在水盘子中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较多,浸没在菜油盘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6)、实验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其中水的作用较大。
六、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5
1、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打的一半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观察到的
2018年六年级下册科学每课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