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要 让 学 生 知 道
参加工作将近七年,我一直认为对得起学生,理应得到学生的尊重,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这七年里,我送走了不少几届学生,因此也经常遇到一些以往言传身教过的学生,但却很少得到过他们的“礼遇”,有时非但得不到“礼遇”,甚至遭遇过学生的白眼。是学生们都不懂事吗?我想不是。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呢?我曾把这个困惑告诉过不少同事,但直到前不久,有一位同事的话才让我幡然醒悟——“是不是你对学生的爱他们不知道”。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的确,在这七年里,我一直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不荒废时光学有所成,就是对他们最大的爱。为此,我教训过不少学习马虎或者是根本不学习的学生,也使不少学生“改邪归正”认真起来,并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和学生的关系却一直比较疏远。对此,我以前也没有感到什么不好,而是认为学生长大了懂事了就会知道老师当初的严格其实是对他们的爱。因此,我依然是对学生教训的多交流的少,更不用说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所以,很多时候,学生是老实了、学习了,但却不是我感化的结果,而是我的“淫威”起了作用,久而久之也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最后,学生不领情对我白眼相加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这是一个“杯具”,对我来说。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样的“杯具”继续下去呢?我想要做到:第一要爱学生,第二要让学生知道你爱他们。爱学生,这是对为人师者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绝大多数的
教师都能做到,但要让学生这道老师爱他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是有不少艺术讲究的。在这方面,我没有成功的经验,但我身边有些教师做得却很是不错。
耿老师——用耐心去播撒爱的种子,用交流去搭建师生友谊的桥梁。耿老师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有耐心,爱和学生交流。记得当时,我和耿老师同代初一,那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个个都猴精儿似地,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找老师评理,就是不学习。遇到这种情况,我大多时候都是“棍子加口水”,让他们怒气冲天地进来唯唯诺诺地出去,而耿老师却从不这样,他一般都像扁鹊治病一样“望、闻、问、切”,在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要花很长事情去解决问题,效果自然不用说,很多时候他都会让学生生气而来高兴而归,当然也很受学生的爱戴,常有学生欢呼雀跃与其左右,很是让人羡慕。
杨老师——善使幽默,于笑声中化解问题,让学生想说恨你不容易。杨老师,现任我班语文老师,中文专业出身,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才气和幽默感。我虽与其合作时间不长,但他在与学生相处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已深深的感染了我。他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总能让幽默萦绕于学生的耳畔,从而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沟通交流氛围,使学生愿与其交流甚至是想与其交流,从而常常是既很好地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又增进了师生的情谊,以至于有的学生毕业多年还常来看他,佩服!
徐老师——勤动脑,巧给学生留面子,留出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情
谊。徐老师与我一同参加工作,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们都共同恪守“严师出高徒”这一传统信念,我们不同的是,他待生严格以求,但从不将学生的后路堵死,而是勤于动脑会给学生留面子。记得有一次,我班一学生新鞋被偷,我班学生疑系徐老师班一学生所为。我找到他说明情况后,他随将该生找来,我原以为他会通过质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采用了一种极具想象力的问话方式,记得当时他说“魏老师班的XX同学的新鞋丢了,你有没有忙着踢球而穿错了鞋”,该生一听这话,很是感动,知道自己错了,老师还给台阶下,立马承认“穿错了鞋”,并答应把鞋洗尽后归还。试想,这样的老师,学生能不佩服吗?师生关系能处不好吗?
爱要让学生知道,但怎么才能让学生知道?上面几位老师用不同的方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或用耐心,或用幽默,或用给学生留台阶的方法,把那份老师对学生的爱传递给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这很值得我们简介,很值得遭遇毕业学生白眼的同仁借鉴。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于朱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