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测评工具,有用吗?
作者:秉骏哥李志勇
在面试时,我们一般会采取三种面试方法,一是笔试(包括动手实际操作),二是用各种测评工具,三是凭经验判断(包括国学经典识人术、背景调查等)。随着我们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丰富,我们更偏向于第三者。
今天讨论的测评工具,最初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当初是基于对西人研究和其人文传统和习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传进国内,不少企业或国考进行了完善,具备了中国或企业特色,但其测评工具相对固定,甚至题型题目也是相互转抄,即使是独自开发的企业,也难摆脱相对僵化的形式,对一些“面霸”、“老油条”、“心理素质较好”者,能够多大程度揭开冰山下的真面目,还需要结合笔试、经验来判断,所以,测评工具只能从某个侧面、在特写情况下一定程度反映应聘者某些特质。我们也经常使一些测评工具,下面简单分享。
1、使用过的测评工具。
简单梳理,我们在面试中,使用过的测评工具有:16PF、MMPI、EQP、CPI、MBTI、投射测验、一般能力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管理能力测验、数量分析测验、逻辑推理测验、沟通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需求测验、动机测验、职业兴趣测验、SCLL、库德职业兴趣调查、霍兰德职业兴趣、笔迹分析等。
☆★☆★☆
2、测评工具使用举例。
由于篇幅影响,下面以EQP(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为例,分析说明使用过程。
(1)EQP调查。以我们招聘HR部员工关系专员为例。
A、测评要求。时间20分钟完成,85道题,认为符合自己的打“+”,不符合的打“-”。
B、测评结果。该应聘者测评结果是:精神质P(20)8、内外向E(21)11、神经质N(24)5、纯朴质L(20)12。 C、结果分析。与常模(P3-9、E6-14、N6-15、L8-18)对比,分析如下:P项8略高,有不合群、恶作剧、少同情心、有攻击性倾向;E项11适中,比较成熟;N项5过低,可能反应慢、爱节制、平静;L项12是测试应聘者掩饰自己的情况,得分适中,说明此测试可信度较高。
D、录用情况。最终,因为N项分数过低及P项原因,加之对其面试时,表达能力不佳,于是我们就没有录用她。
(2)霍兰德测试。以我们招聘研发部技术主管为例,测评其职业兴趣倾向情况。
A、测试要求。时间15分钟完成,共60题,电脑答题,认为符合自己的选“是”,不符合的选“否”。
B、测试结果。见下图
☆★☆★☆
C、结果分析。见下面
☆★☆★☆
D、录用情况。根据结果分析,以及我们在面试过程中的笔试、工作经验、交谈及背景调查等情况,面试小组认为其是比较适合的,于是就录用了他。
☆★☆★☆
3、对测评工具的看法。
通过对不同测评工具在招聘过程中的使用,有以下心得体会:
(1)用比不用好。不管大家对测评工具有什么看法,我认为,适当的作用比不用要好一些,至少多了一个参考依据,多从一个侧面了解了应聘者,只有好处没有害处的,何乐而不为呀。
(2)题目个性化。目前能够参考的不少测评工具的题目都是西方或某些企业或公务员测试过程中的,真正原创的国产题目不多,这些题目是否适合您的公司或发展阶段,更不得而知,我认为,可以在充分了解自己企业各方面情况条件下,充分吃透测评工具的原理、流程、分析、用途等,适当修改成适合公司特点的测评题目,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需要进行长期测试。
(3)要兼顾运用。我认为,任何测评工具都有其时限性,加之应聘者可能伪装,或者已经对此测评比较熟悉而故意隐藏自己,这时,就需要与简历、笔试、面试、笔迹、背调等情况,结合分析,以决定录用与否。
(4)要选择使用。一些测评工具测评起来比较费时,过程分析也比较复杂,要根据招聘过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切不可任何职位都使用,比如:16PF测评就比较复杂,不但HR者自己要熟悉并进行多次自测,另外,还需要给予应聘者解释,才能够进行测试。
我认为,测评工具是在我们不了解自己或者不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的一种工具,如果我们经过较长时间在一起工作或生活,已经比较了解,这样的测试结果参考作用就不是太好了,所以,如果注意平时收集整理员工的言行和工作生活情况,特别是一些重要工作和事情的表现过程,并进行影射分析,如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