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课题1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 1.实验的流程如何? 2.为什么要把海带灼烧?
3.为什么要用适量的氧化剂氧化I-,加过量的氧化剂可能检测不出碘单质?那又如何确定氯水的用量?
4.海带中的碘可能是I-,也可能是IO3-?如何设计实验确定不是IO3-? 5.海带的灼烧是在什么仪器中?
6.灼烧时注意事项:①应在通风处加热灼烧,或使用通风设备去除白烟和难闻的气味。②③应边加热边搅拌,用坩埚钳夹持坩埚,玻璃棒小心搅拌,使海带均匀受热,加快灰化的速度。④移动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避免烫伤。⑤灼烧完毕,应将坩埚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不可直接放在冷的实验台上,防止温度很高的坩埚骤冷而破裂。 7.为什么要煮沸溶解液?
8.溶解过滤注意事项:①应隔着石棉网加热小烧杯中的混合物。②加热过程中应不断搅拌,加快溶解,同时防止液体受热不均而溅出。③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9.加氧化剂前滤液中加1-2 mL 2 mol/L的硫酸的目的是什么? 10.萃取的操作时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的 ,左手握住 ,将分液漏斗 ,用力振摇。振摇几次后,将漏斗上口向下倾斜,下部支管斜向上方,左手仍握住 。用拇指和食指旋开旋塞 。
11.分液时如何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12.分液时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如何导出? 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1. 几个概念(本实验中分别是指什么?)
固定相 流动相 展开剂
惰性支持物 显色剂 毛细现象: 2. 纤维素为什么吸水? 3. 展开剂中为什么加盐酸?
4. 为什么只能有铅笔来做原点标记? 5. 为什么要晾干样点?
6. 为什么样点不能接触展开剂?
7. 氨熏的目的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8. 极性大的物质在上面还是在下面?本实验中是哪个离子在上?为什么? 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1.硝酸钾中有氯化钠杂质用 结晶方法来提纯?氯化钠中有硝酸钾杂质呢?为什么?
2.本实验中为什么要趁热过滤除去氯化钠?
3.重结晶的操作中,将所得晶体溶于少量溶剂中,再进行蒸发(或冷却)结晶过滤。每次过滤后的母液能否舍弃?为什么?
4.要使析出的晶体颗粒大,则溶质的溶解度要 ,溶液的浓度 ,溶剂蒸发的速度 ,冷却的速度 。反之,得到晶体颗粒就小。
关于减压过滤
5.减压过滤又叫 , 。
6.橡皮塞插入吸滤瓶的部分不能超过塞子高度的2/3 ?为什么?
7.当要求保留溶液时,吸滤瓶和抽气泵之间要加一个 。它的长管部分应靠近吸滤瓶还是抽气泵?想想为什么。
8.布氏漏斗内滤纸的大小应比漏斗的内径略 ,但又要全部盖住 。用蒸馏水 ,在打开抽气泵,使滤纸 。 9.抽滤时溶液量不能超过漏斗的 。
10.吸滤瓶中溶液不能超过 ,溶液从吸滤瓶的 口倒出溶液。 11.洗涤沉淀时,让洗涤剂 。 12.停止吸滤时,应先 ,后 。为什么?
13.过滤具有强 、强 或强 的溶液时,可用玻璃纤维代替滤纸或用玻璃砂漏斗代替布氏漏斗。
14.减压过滤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为什么?对于这样的沉淀,可用什么方法使得沉淀变大? 关于具体方案
15.为什么称取20克硝酸钠和17克氯化钾?
16.加热溶液到体积一半的时候,迅速趁热过滤。承接滤液的烧杯中加2毫升的水的目的是什么?
17.能否把整个实验方案默写出来?
专题2 物质性质的探究
课题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可溶性的铝盐有净水作用,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原理。
2. 铝形成的常见配合物有 ,铝的复盐有 。
3. 铝燃烧试验时为什么要等火柴将近燃烧完时再伸入集气瓶中?(否则消耗氧气,造成
氧气浓度下降。)
4. 下列哪种缠绕铝箔的方法比较容易使铝箔燃烧?为什么?(B、C)
5. 下面三个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①擦去氧化膜
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②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③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先在碱中处理在放入硫酸铜中,观察现象。
6. 上面的实验②硫酸铜的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与编者的设计意图相悖,为什么?(水解
后酸性大溶解氧化膜)选择氧化膜完美无损的铝片做实验。不选择新切开的小铝片。
不选择灼烧成的铝片。
7. AlCl3溶液中加NH4F溶液后再加氨水有何现象?为什么?(注意(NH4)3AlF6是微溶于
水的配合物)
课题2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
1.苯酚是 色的晶体,在空气中由于 显示 色。常温下,苯酚溶于水并能相互形成溶液,上层是 ,下层是 。苯酚的熔点是 ,高于 ℃,苯酚可与谁互溶。
2.比较乙醇和苯酚与钠反应的时候,为什么各加入2mL的乙醚?现象有什么不同?(在乙醇乙醚混合中是浮在液面上,而在苯酚乙醚混合物中是沉在液面下。)
3.乙醇中加重铬酸钾酸性溶液后颜色的变化是?这是因为生成了 。 4.乙醇脱水实验中硫酸和乙醇的体积比是 。 5.洗气瓶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6.用油浴加热,结果生成的乙烯很少,为什么?(油浴升温慢)
7.苯酚和溴水的反应中,为什么苯酚的量要少点,加入的溴水为浓溴水?
专题3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课题1 牙膏与火柴头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1.检验甘油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它的制备方法是 。注意试剂用量比较。
2.请写出甘油与新制氢氧化铜形成的绛蓝色配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3.能否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SO2?(不能,因为同时生成了CO2)
4.书中是如何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的?你还可设计出什么方法来? 5.火柴头的氯元素的检验,方法1是燃烧后检验Cl-。方法2是直接检验ClO3-,加NaNO2,HNO3,AgNO3有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有ClO3-,这里的亚硝酸钠的作用是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6.检测居室甲醛含量的实验中,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要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抽气的速度快点好还是慢点好?为什么? 课题2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1. 亚硝酸有哪些性质?分别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 弱酸性:
氧化性(强于硝酸): 还原性: 不稳定性:
2.想一想,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如何简单地鉴别亚硝酸钠与食盐?(苹果变色时亚硝酸钠,熔点大的是氯化钠,小的是亚硝酸钠。)
3.亚硝酸能否与银离子生成亚硝酸银沉淀?为什么?(不能,亚硝酸银溶于酸)
4.为什么在做亚硝酸钠与亚铁离子反应时,用的是摩尔盐溶液,而不直接用氯化亚铁溶液?
5.碘盐中的KIO3如何定量测定?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专题4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题1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稀释H2SO4和稀释Na2S2O3的效果明显不同,实验可见此反应速率更大程度上决定于Na2S2O3溶液的浓度,而且它的浓度大小直接影响沉淀的颜色。 2.你学过的Na2S2O3的性质有哪些?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3.蓝瓶子实验中蓝色的亚甲基蓝是 型,而无色的是 型。实验中蓝色、无色重复出现,直到 结束。整个实验中实际的还原剂是碱性条件下的 。变色时间得到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1. 什么是活化能?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关系。
2. 双氧水在酸性还是在碱性中分解的速率大?这个可以从哪个反应得到启示?(过氧化
钠与水反应)
3. 双氧水为什么一般用塑料瓶,避光保存。(见光易分解产生氧气,压强增大,故用塑料
瓶,另外玻璃瓶可能存在催化分解双氧水的物质) 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 氯化钴浓溶液是蓝色的,稀溶液是粉红色的,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氯化钴溶液中加浓盐酸,反应的现象是 ,写
出化学方程式。
3. 彩色温度计的制作:加热氯化钴晶体的乙醇溶液,溶液会变成蓝色?冷却后又恢复粉
红色,这是什么原因?
4. 碘和淀粉的蓝色溶液中加入CCl4,下层没有颜色,说
明 。
5. 碘使得淀粉变蓝是因为碘与淀粉生成了 。
6. 温度高,蓝色恢复时间 ,这是因
为 。 7. 使用碘与淀粉显色应注意些什么条件?酸碱性 温度
8. 有机溶剂对对碘-淀粉颜色的变化影响不大,这是因为由于直链淀粉的螺旋孔径为
1.3nm,恰好能溶纳碘分子。所以四氯化碳就不能有效地萃取碘-淀粉溶液中的碘。 9. 观察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从 针筒的方向看只有平衡移动的影响颜色的变化。
专题5 电化学问题研究
课题1 原电池
1. 镁-铝-氢氧化钠原电池,刚开始的时候,电流计偏向铝,说明这时正极为铝。然后电流
逐渐变小,直到0。接着电流计偏转反向,此时看到镁上很少有气泡。请写出两次偏转发生的电极反应。
第一次:正极: 负极: 第二次:正极: 负极: 2.极化作用使得充电变得困难,使得放电变得迟钝。减少极化作用的方法有 。 3.制作氢氧燃料电池前,先把碳棒在火焰上灼烧,立即投入水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使得能有效吸附气体。在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铁棒代替碳棒做阴极的目的也是降低气体的吸附。
4.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负极都是生成了 例子,可用 (铁氰化
钾)检验,生成了蓝色沉淀,它的化学式是 。 5.在制作原电池时,两电极间隔层石棉的目的是什么?
6.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附近得到的白色浑浊是 ,橙黄色的浑浊是 。
专题6 物质的定量分析
课题1 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
1.滴定分析除了酸碱滴定还有 、 、 等。 2.滴定终点和反应的终点一定重合吗? 3.食醋总酸量是如何计算的?
4.如果终点没有控制好,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过量,如何补救? 5.只有 才能配制出准确浓度的溶液,该物质必须满足的性质有 。其他的溶液都需要 。
6.什么是误差?什么是偏差,什么是平均偏差,什么是相对平均偏差? 7.移液管尖嘴残留液体的处理
8.量取待测浓度的醋酸除了用酸式滴定管还可以用什么仪器?
9.为什么要把市售食醋稀释10倍再行滴定?(浓度太大,消耗的碱体积太大,超过20-30毫升不能滴定。)
10.氢氧化钠是如何标定的?称取基准物质约0.5克(准确到0.1mg)是什么意思?(差量法称量)。
课题2 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1. 锌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 2. 用酸溶法测定如何确定反应的终点?
3. 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定厚度?请设计出几个方案。
专题7 物质的制备和合成
课题1 硫酸亚铁铵的合成
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 俗称摩尔盐,为浅蓝绿色单斜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在空气中比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可做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基准物。 2.为什么能得到硫酸亚铁铵?(复盐的溶解度比单盐要小,因此经冷却后复盐在水溶液中首先结晶,形成(NH4)2FeSO4·6H2O复盐。)
3.所用仪器:
4.硫酸亚铁的制备:
①硫酸亚铁的制备加热过程中为何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硫酸亚铁的析出)
②在蒸发,浓缩过程中,若发现溶液变黄色,是什么原因?应如何处理?(亚铁离子氧化、水解,铁过量,保持酸度。)
③制备硫酸亚铁溶液时为什么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铁屑中有杂质As、P、S等,与稀硫
高三化学总复习实验化学模块问题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