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C.城市化—再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化 D.城市化—逆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
9.城市地域结构是指( )。
A.城市所在区域的位置和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B.城市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 C.城市各功能区的联系
D.城市各功能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
10.城市边缘区中的“农村土地利用特征明显,但城市影响已经渗入”的圈层是( )。 A.内边缘带 B.外边缘带 C.城市阴影区 D.外围农业区
11.杰斐逊(M.Jefferson)所提出的“首位城市”指的是( )的概念。 A.一国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城市 B.一国的城市中心
C.城市体系中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城市 D.一国的首都
12.P3,P2,P3,…,Pn是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通常所说的“首位度”是( )城市人口的比值。
A.P1/(P1-P2) B.P2/P1
C.P1/(P1+P2) D.P1/P2
13.P1、P2、P3…Pn是城市按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后某位序城市的人口,通常所说的“四城市指数”是( )城市人口的比值。
A.P1/(P1+P2+P3+P4) B.P3/(P2+P3+P4) C.2P1/(P2+P3+P4) D.2P1/(P2+P3+P4)
14.我国以下四个省中,城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是( )。 A.湖北 B.浙江 C.山东 D.河南
15.以下城镇结构现象不符合“头轻脚重”的金宇塔形结构的是( )。 A.从小到大排列的各规模级城镇的城镇数量 B.一个庞大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
C.从小到大排列的各规模级城镇的人口数量结构 D.符合中心地理论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16.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 A.中心度 B.服务半径 C.人口数 D.服务等级
17.K=7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中,属于按( )组织的城市体系。 A.市场原则 B.交通原则 C.综合原则 D.行政原则
18.在新开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是( )。 A.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B.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C.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D.按人口分布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
19.下列关于点轴发展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A.点轴发展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发展和深化
B.点轴发展理论中“点”不同于增长极理论中“增长极” C.点轴发展理论是均衡增长轮和非均衡增长论的结合 D.点轴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是两种理论体系
20.核心边缘理论是一种关于( )的理论。 A.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扩散 B.城市规模分布 C.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D.城市职能研究
21.从对社会阶层、城市化、隔离三个指标人手研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方法是( )。 A.景观分析法 B.城市填图方法 C.社会地区研究法 D.因子动态分析方法
22.通过变数群的统计分析抽出城市内部地域结构主要因素的方法是( )。 A.景观分析法 B.城市填图方法 C.社会地区研究法 D.因子动态分析方法
答案: 1.B2.C3.D4.A5.B6.B7.C8.B9.D10.B11.C12.D13.B14.A15.B16.A17.D18.B19.A20.A21.C22.D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单项选择题
1.城市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最早涉及城市经济问题的是20世纪20年代对( )的研究。 A.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城市地价 B.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 C.对城市交通和城市住宅 D.城市交通和土地区位
3.价格理论是( )的主要理论基础,凯恩斯的总量经济分析方法是( )。 A.宏观城市经济学;微观城市经济学 B.微观城市经济学;宏观城市经济学 C.综合城市经济学;现代城市经济学 D.现代城市经济学;现代城市经济学
4.城市住房的供需价格弹性状况是( )。 A.弹性 B.刚性
C.短期刚性,长期弹性 D.长期刚性,短期弹性
5.政府上限价格定的过高会出现( ),政府上限价格定的过低会出现( )。 A.供应过剩;需求过剩 B.供应过剩;推动供需平衡 C.需求过剩;推动供需平衡 D.需求过剩;供应过剩
6.由于外部性经济效应可以分为( ),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分析研究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得失,充分利用外部性正效应,以便求得最佳的整体城市效益。
A.正效应和负效应 B.好效果和坏效果
C.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 D.好的因素和坏的因素
7.外部经济的内部化是指( )。
A.将外部性经济的负效果转化为外部性经济的正效果 B.政府运用市场规律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存在 C.政府通过收费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存在
D.微观经济单位因其产生的外部经济而向得益者收取相应费用,或者因其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而向受害者支付相应补偿,从而使经济意义上的外部性不存在
8.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首先考虑( )。 A.外部正效应
B.外部负效应 C.外部经济 D.外部成本
9.下列不属于政府针对外部性经济问题实行的公共政策的是( )。
A.针对太湖流域环境污染问题,对沿湖流域内的污染企业作出关闭、限期治理的规定卫 B.政府根据污染厂家污染排放量来计算费用,收取排污费
C.为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在税收等方面为其提供一定的优惠
D.在城市交通方面,政府采用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而对私人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收取较高的税收
10.对城市土地问题真正的深入研究始于( )。 A.18世纪末 B.19世纪中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11.城市土地经济学分支诞生的标志是( )。 A.《土地经济学原理》 B.《城市土地价格原理》
C.道若和辛曼合作出版的《城市经济学》 D.拉特克立夫的《城市土地经济学》
12.在B.W.伯吉提出的同心圆城市理论中,核心地区名称是( )。 A.商业中心 B.居住中心 C.城市巾心 D.商务中心
13.根据同心圆城市理论,按照距离市中心由近到远排列次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商业区—CBD—高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低收入住宅区 D.CBD—商业区—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 C.CBD—高收入住宅区—商业区—中等收入住宅区—低收入住宅区 D.CBD—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商业区
14.H.霍伊特提出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式是( )。 A.同心圆使用模式 B.放射廓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自由发展模式
15.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可以用霍夫曼系数“H”来表示。当霍夫曼系数0<H<0.5时,处于工业化第( )阶段。
A.一 B.二 C.三 D.四
16.哈里斯和乌曼提出的城市土地使用模式是( )。 A.同心圆使用模式 B.放射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自由发展模式
17.( )不是土地需求者对土地蠹标的“价高者得”方式的假设前提。 A.政府必要的行政干预 B.土地配置完全
全基于价格、成本和效益的衡量标准
C.土地需求者在选择土地时仅考虑土地的价格因素 D.土地交易双方对土地市场有充分的了解
18.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开端是( )。 A.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B.商品房的开发
C.向外商投资企业征收土地使用费 D.城市郊区化的开始
19.城市土地改革的第一步是( )。 A.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B.土地使用税的征收 C.任房私有化 D.土地租赁合法化
20.城市公共财政的职能包括( )。
A.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保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目标
C.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保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目标 D.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保证城市规划目标实现目标
21.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是( )。 A.中央地方分税制 B.“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C.“收支挂钩、超收分成” D.承包责任制
22.城市财政收入的来源不包括( )。 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 D.贷款
23.城市的大规模崛起始于( )。 A.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B.自由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