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001.1-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

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赖泻药且用量逐渐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2.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006年)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07年)。

(1)包括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需努挣;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块;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每周排便少于3次。(2)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4)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5)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口服72 h后排出少于20%,弥漫分布于全结肠或聚集在左侧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区。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常规治疗无效。

(二)证候诊断

1.肠胃积热证:大便干结如栗,便时肛门疼痛,小便短赤,腹部胀满或痛,口干口臭,心烦不寐,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肝脾不调证:大便干结,欲便不下或便而不爽,胸脘痞闷,嗳气频作,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肛门坠胀,舌淡红苔薄腻,脉弦。

3.肺脾气虚证:虽有便意但无力排出,大便或质软,临厕努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神疲,面色

白,舌淡苔薄,脉弱。

4.肝肾阴虚证:大便干结如栗,咽干少津,腰膝酸软,面色潮红,舌偏红少苔,上有裂纹,脉细数。

5.脾肾阳虚证:粪蓄肠间,便出艰难,长期依赖泻剂,面色晄白,腹胀喜按,纳呆食少,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肠胃积热证

治法:清热通腑,行气润肠。

推荐方药:润肠丸加减。枳实、当归尾、桃仁、火麻仁、杏仁、瓜蒌仁、栀子、黄连、

黄芩、黄柏等。

中成药:麻仁丸、黄连上清丸等。 2.肝脾不调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健脾。

推荐方药: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中成药:四磨汤、逍遥丸等。 3.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脾益肺,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水涵木,培本润肠

推荐方药: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等。 5.脾肾阳虚证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通便

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 (二)针灸治疗

1.主穴: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百会;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

2.辨证配穴:肠胃积热证加曲池、尺泽、内庭;肝脾不调证加支沟、合谷、太冲、肝俞、三阴交;肺脾气虚证灸神阙、气海、百会,可加公孙、胃俞、列缺;肝肾阴虚证加三阴交、照海、太溪;脾肾阳虚证灸关元、命门、腰阳关,可加太溪、照海、大钟。

3.操作方法:两组穴位隔日交替使用。天枢、大肠俞直刺2~2.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气海、肾俞直刺1.5寸,脾俞直刺0.5~1寸,得气后施补法;上巨虚、足三里直刺1~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中髎、下髎3寸针入骶后孔2.5寸,使针感放射至肛门部。百会穴低频率、小幅度均匀提插捻转,操作0.5min~1min。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疏密波,电针频率2/15Hz,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

4.疗程:每日一次,留针30 min,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三)其他疗法

1.中药灌肠:主要采用行气健脾中药如:厚朴、莱菔子、薤白、肉桂(后下)、茯苓等煎水,水液250ml~500ml,采用侧卧位或胸膝位,直肠滴入,保留灌肠,治疗后根据患者症

状调整。适用于腹胀有硬便嵌塞肠道,数日不下者。

2.耳穴压豆:以大肠、脾为主穴,辅以腹、三焦、胃、肝及肺等,嘱患者每日按压耳穴,每次1min~2min,每日5次~6次。

(四)护理与调摄

1.生活调摄:通过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者的运动、饮食和定时排便习惯,建立和加强排便反射。

2.泻药使用指导:告知患者今后避免长期服用含有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等蒽醌类刺激性成份的药物。

3.腹部按摩:右掌心以脐部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外加压按摩,可在早餐或晚餐后进行,每日1~2次,每次60圈。

4.心理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认知、呼吸、音乐、自我暗示等方法调整疾病所致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疑虑,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5.食疗和体疗指导:根据中医体质辨识和患者的日常饮食及营养状况,给予相应指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国际慢性便秘症状评分,参与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疗效评价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等。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记分变化(表1)。

表1 症状评价指标

指标 排便频率 (指自然排便) 计分方法 1~2日一次(0分) 1周排便两次(1分) 1周排便一次(2分) 1周以上排便一次(3分) 不借助药物无法自行排便(4分) 成条且光软(0分) 成条有裂纹(1分) 硬块但成条(2分) 硬块呈球状散在(3分) 无(0分) 偶尔(1分) 经常(2分) 长期(3分) 使用失效(4分) 无(0分) 患者主观感觉(1分) 医生客观察觉(2分) 严重导致恶心或呕吐(3分) 1~10min(0分) 11~20min(1分) 20min以上(2分) 粪便性状(指自然排便) * 使用泻剂 腹胀 每次排便时间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

便秘病(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ZY/T001.1-94)和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制定。长期缺乏便意,便次减少,干燥如栗,依赖泻药且用量逐渐增大;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a8s86jxt4zk8m0hvkq6k2tg1xu6l00s3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