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财政学

简答题

导语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财政的内在联系?(参考题)P28-29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渠道,而财政则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资源配置渠道,而且两者是按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有明确的分工,有各自的运行特点和特殊功能。市场与政府的配置机制是不同的。市场通过均衡价格和等价交换实行资源的配置。市场与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财政是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为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经费和资金,同时对市场的运行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2. 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P33-36

答: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资源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与干预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生地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拟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

3. 如何理解财政公共性或公共职能?P32

答:1.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给财政定位,逐步理顺政府(财政)与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构建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切实解决过去财政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2.提供公共财政主要是强调财政的“公共性”,不是搞“吃饭财政”,不能一般的提出财政退出竞争性生产领域,更不能有退出一切生产领域的提法。因为任何社会和任何国家的财政都有一定比例的生产投资性,如公共设施,高新技术和国家垄断行业的投资,其中有些投资也是具有竞争性的。

3.不可一般地提出退出国有企业。因为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就要形成国有企业,政府投资举办国有企业,主要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带动高新技术和实施宏观调控的需要。

4.防止出现因“强调”财政的公共性而忽视财政的阶级性或利益冲突。财政的收支活动即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再分配,必须涉及不同阶级的,不同阶层以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一章

1.怎样正确理解公共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P53-55 答:1.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益

政府是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进行资源配置,就是要把居民的消费需求集合为“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说,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率的,这种有效益的政治制度就

是“公共选择”制度。

2.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益

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益是指如果把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看做提供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那么,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决定着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财政支出的效率。

3.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表现

2.为什么要控制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其主要的控制途径何在?

3.怎样理解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的内涵与相互关系?P82

答:财政支出中的量入为出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政府应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这一原则要求从总体上看,体现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的制约。量入为出的财政思想植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一定时期内社会总积累水平对财政分配的制约,也反映了社会总产品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客观规律对财政分配的制约,这一点无论在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相同的。

量出为入的含义是指应考虑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量出为入肯定了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量出为入的财政思想是一种积极的财政分配观念。从实践中来分析,如果政府为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巩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财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实现政府职能,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及国民的个人利益也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

但是,将量出为入作为一种财政支出原则加以肯定,需要要明确几个问题:第一、应当通过积极组织财政收入来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量入为出仍是财政支出的基本准则,是实现量出为入原则的基础。量出为入是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对量入为出原则的充实与发展。第二、量出为入是强调保证政府必不可少的支出,而不是指可以任意扩大政府支出,奉行赤字财政政策,量出为入不能建立在财政性货币发行基础上。第三、应在合理确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正常的税收收入增长来保证公共支出的增长,如确有必要举借国债,应根据经济发展和国家可能的偿债能力确定借债额度,并主要用于经济建设的发展。

就量入为出与量入为出原则的相互关系看,应当肯定量入为出是一国实现财政分配的相对稳定,防止财政收支不平衡和因此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最终选择,因此量入为出原则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是政府安排财政支出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量出为入原则的基础。而量出为入原则是随着国家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重要地位的肯定,为保障必不可少的公共支出的需要而形成的,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把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财政支出原则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既避免财政分配的风险,又有利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实现,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第三章

1.怎样才能合理的确定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P101 答: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活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干预基地建设。

2.怎样理解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社会经济影响?P78-79

答: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是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指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上商品和服务,这已经脱离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微光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高低,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政府转移性支出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生产能力,而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总结,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联系财政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第四章

1.怎样合理确定科教文卫支出?P130 答: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2.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法 4.推进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5.各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第五章

1.分析影响政府投资的基本因素?

2.怎样合理确定基础产业的投资规模与结构? 第六章

1.分析社会保险资金不同筹集方式的特点? 2.怎样理解这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意义? 3.如何理解财政补贴的基本特征?

财政学简答题(答案)

财政学简答题导语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财政的内在联系?(参考题)P28-29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渠道,而财政则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资源配置渠道,而且两者是按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有明确的分工,有各自的运行特点和特殊功能。市场与政府的配置机制是不同的。市场通过均衡价格和等价交换实行资源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469g6qk9r9uewv2soe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