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六)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6·太原二模)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 C.向斜谷
B.背斜山 D.背斜谷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3.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A.15 m C.75 m
B.45 m D.105 m
解析:1.D 2.C 3.C 第1题,图中③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③为中心,向两侧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背斜构造;则图示地区为背斜谷。第2题,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河流下切,导致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故③阶地形成最晚。第3题,由于等高距为20 m,故③处海拔低于⑤处20~60 m;由于四地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③处钻到4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深度为60~100 m,故75 m是可能的。
(2016·邯郸质检)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图1)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
1
4.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① C.③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 B.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
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 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
解析:4.C 5.A 第4题,翠玉为变质岩。①②为侵入岩,其周边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③变质岩。第5题,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 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
(2016·湖北襄阳四校联考)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B.② D.④
6.甲处地貌( ) A.向斜成山 C.背斜成山 7.乙处( )
A.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侵蚀作用明显
解析:6.A 7.D 第6题,甲处是山地,且岩层较新,所以是向斜成山,A正确。第7题,乙地比李家庄低,所以李家庄引水需要抽水,A错误;乙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错误;背斜谷和甲地的向斜山是外力形成,C错误;而该地侵蚀作用明显,D正确。
(2016·河南八市联考)河流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下图为河口流速(指向下游)和含沙量过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2
B.向斜成谷 D.背斜成谷
8.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 ) A.涨急开始时刻
B.涨急开始时刻后2小时左右 C.落急开始时刻
D.落急开始时刻后2小时左右
9.在一个涨落全潮过程中,泥沙总的运移情况是( ) A.向上游移动 C.在原地不动
B.向下游移动
D.向上游和下游皆有可能
解析:8.D 9.B 第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落急是潮流流速从最大降为0的时段,所以落急开始时为3小时左右,大约5小时左右河口泥沙含量最大,所以河口泥沙含量最大时刻为落急开始后2小时左右,D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在径流和潮流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可排除C;读图可知,当河口流速大于0的时候,由河口输往下游的泥沙量要大于当河口流速小于0的时候由潮流输往上游的泥沙量,故选B。
(2016·衢州模拟)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岩盐是化学沉积的矿物——石岩组成的岩石。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盐丘形成顺序为T2—T1—T3 B.图中岩盐层的年龄较新 C.油气不可能在盐丘下部聚集 D.盐丘形成主要受内力作用
11.该地区的部分盐山表面密布沟渠,甚至形成地下洞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堆积 C.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D.人为破坏
解析:10.D 11.B 第10题,盐丘是地下岩盐受挤压喷涌溢出而成,说明其形成受内力作用影响。其形成过程应是T2—T3—T1。第11题,盐山表面出现沟渠,形成地下洞穴,主要是受流水侵蚀的影响。其形成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一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