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9年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专题训练九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穿山甲 蒋志刚
穿山甲在古籍中又称“鲮鲤”。传说鲮鲤身披坚硬鳞甲,居山穿石,故名穿山甲。A
穿山甲属于哺乳纲鳞甲目鲮鲤科。穿山甲全身被覆厚厚的由角蛋白组成的甲片,头部呈圆锥状,背部隆起,腹部平坦,四肢粗短,尾长。全球共有8种穿山甲, 在中国的主要是中华穿山甲,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B
不同穿山甲的生态习性有差异。穿山甲可以跑得非常快,也能下水游泳。中华穿山甲是陆栖动物,行走时腹部贴近地面;而分布在非洲的树穿山甲却能上树活动,靠它锋利的长爪和长长的尾巴抓住树干保持平街。 树穿山甲既能在树上采食,也能在地面上采食。生活在斯里兰卡的印度穿山甲在热带雨林的树冠中活动,捕食被树冠中花朵和果实所吸引的蚂蚁,全身甲片发黑,长长的尾巴能抓握树枝干。C
D穿山甲生活在灌丛、草地、稀树草原、河岸林地、 农田和弃耕地,一般生活在蚂蚁和白蚊较多的生境。中国南方丘陵地带是中华穿山甲的典型生境。冬季,中华穿山甲在地下洞穴过冬,洞穴通常在白蚁巢附近,以保障穿山甲越冬有充足的食物。
穿山甲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在洞穴中睡觉,夜间才出来活动。所以穿山甲一般行踪诡秘,很难观察。 穿山甲视力差,但是嗅觉与听觉发达。它通常将长长的爪子折叠在掌中,靠前掌的外侧支撑着,慢慢地挪动四肢。穿山甲外出活动时,会不时用后肢和尾巴支撑而站 立起来,抬起前肢,凭敏税的嗅觉在空中嗅闻,察觉到天敌的气味后,它会迅速逃跑。
穿山甲主要吃蚂蚁和白蚊,偶尔也吃苍蝇、蟋蟀、蚯蚓、昆虫幼虫、蜜蜂等无脊椎动物。一旦嗅闻发现蚁巢后,穿山甲会用前足利爪机开土层,挖开蚁窝,然后伸出粘满黏液的长舌漆食妈蚁。穿山甲的舌头完全伸出时,比它的体长还要长,因此它可以捕食到藏在地下很深的蚂蚁和白蚁。穿山甲不捕食时,会将它长长的舌头缩回到胸腔。穿山甲有特殊的肌肉,能关闭鼻腔和耳道,口腔咽部也有特殊的肌肉结构来关闭食道。这样,吞下的蚂蚊就无法逃脱了。穿山甲的食性决定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能控制白蚁和蚂蚊。据估计,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 000万只白蚁或蚂蚁。
第 1 页 共 6 页
由于生境破坏、人类捕杀,中华穿山甲分布范围大大缩小,多呈零星分散的状态,不少地区已局部绝迹。 尽管人们投入很大的精力饲养穿山甲,希望能繁殖穿山甲,但是穿山甲很难人工饲养。目前仅有数例人工饲养穿山甲繁殖成功的报道。
(摘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第5期,有删改)
1 . 本文围绕穿山甲依次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根据你对文章的了解,补全下面的空白。 本文介绍了穿山甲名称的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生存现状。
2 . 下面这句话是从上文中摘选出来的,你认为它应放在原文A、B、C、D中的 处。 在中国,还发现过马来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 它们仅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很少有人见过。 3 . 文章第三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 好处? 4 .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据统计,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年能吃掉7 000万 只白蚁或蚂蚁。
5 . 穿山甲鳞片是一味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有活血通络、消肿排胺、祛风止痛等特殊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人类的过量捕杀而瀕临灭绝。对此,你有何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据史料记载,唐代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
第 2 页 共 6 页
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服装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成了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皇太子用杏黄色,而普通皇子的官服颜色则为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本文有删改)
6 . 阅读全文,说说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服装各有怎样的特点。 7 .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8 . 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据史料记载,唐代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 被陨石砸中?你想太多了
①“陪你去看流星而,落在这地球上……”曾经一曲浪漫的《流星而》不仅暖化了万少男少女的心,还让大家知道了落在地球上的流星就是陨石,人们赋予了它美好的意义,深信只要自己被陨石砸中就一定能梦想成真。事实
第 3 页 共 6 页
上,想被陨石砸中这一想法,纯属一厢情的“想得美”。
②在太阳系内,有很多小至沙尘、大至巨砾的碎片,被人们称为流星体,它们是颅石直接来源。不过,流星体要到达地球成为陨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们会与大气进行一场艰难的搏斗。那些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摩燃烧殆尽的流星体,就只能成为人们仰望的流星。唯有那些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到地球表面的“幸存者”,才被称之为陨石。
③科学家们说,地球每天都要接受5万吨来自上天的“礼物”。5万吨?作一听,人们肯定喜出望外,因为这个数字不小哦。这5万吨犹如天女散花般的“礼物”,会不会因为被祈求而落到自己的肩膀上呢?不要想太多!其实,这5万吨的“礼物”大多数在高空就被燃烧殆尽。即便谁被幸运地“砸”中了,也只会认为是天上掉下来的灰尘,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礼物”肯定是真“礼物”,但是收货地址错了,“礼物”基本上都被送到地球上人迹罕见的地方去了。
④不过,有人还是会担心,_____?为了帮助人们排解这种“杞人忧天”的想法,科学家们精心计算了陨石砸中人的概率。英国的科学家通过将核能反应失事的概率与其他各种事故的概率进行对比,其中就包括被陨石砸中的概率,计算得出结论:平均每7000年才会有一个英国人被预石砸死。同样,加拿大亨茨伯格天体物理研究院的矿究者们也根据一系列假设,包括拟定“每个人占地0.2平方米”,探讨了惯石对人类和建筑的伤害频率。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每9年会有一个人被预石击中,而每年有16幢建筑会因预石撞击而受损。但是因为有些员石对人和建筑的撞击力太小而从未起关注。美国天文学家艾伦·哈里斯也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一个人一生中被颅石击中的概率约为七十万分之一.
⑤当然,人被陨石击中的事例也确实存在。1991年8月,一块3.6克的预石碎片曾经光临乌干达的姆巴菜,“亲吻”了一个小男孩的头部。2009年6月,14岁的德国小男孩布克与一颗碗豆大小的天外“礼物”擦肩而过。无论怎样,真正被颅石砸中的人屈指可数。相对而言,建筑物及地面物体和这些不速之客打照面的机会更多一点,根据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统计,截止到1990年,陨石与人在1米以内有擦肩记录的事例是4次,而与建筑物直接发生亲密接触的事例是61次。由此可见,人们祈求被陨石砸中的概率不亚于买一张彩票而中了头奖。
⑥看来,陨石作为天外“礼物”确实不是随便就能避追的。当然,假如下次在看流星而的时候,你试着把愿望换成“让陨石落在我身边”,说不定会增加避迈的概幸哦。
9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___说明文。 10 . 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1 . 请为第④段开头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第 4 页 共 6 页
12 . 第5段划线句除了使用列数字说明方法之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13 . 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引用歌曲,既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B.那些在大气中发出光亮摩擦燃烧烈尽的流星体,是未能成功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
C.本文用语生动谈谐,如“不速之客”、“礼物”、“亲吻”等词语的运用,形象贴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难道地球上每天收到的都是假“礼物”?当然不是。”一句运用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第 5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