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第一轮复习:第三课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本周复习第三课
第三课共有六个考点: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3.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5.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6.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二. 知识结构: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对立的含义
(2)统一的含义
①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② 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
①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②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方法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一切 ①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 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 矛盾的特殊性
(1)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① 不同事物矛盾各有特点
② 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点 ③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 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 它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原理
①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 在不同场合可以互相转化
a.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掌握这一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① 认识事物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 科学工作方法“解剖麻雀”等
③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5.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2)关系原理
①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即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6.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 (1)矛盾的主、次方面含义
(2)原理: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看问题即要全面,又要分清支流和主流 7.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两点论
(2)重点论 (3)二者的统一
三. 本周知识归纳和讲解: (一)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1. 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 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矛盾斗争的反映,具有广泛的意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式无限多样。
(2)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吸引、互相连接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 有如下两种情形:
①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的第一层含义) ...........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 方法论: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①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就要对自己一分为二。
② 还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A. 必须把两个基本点这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基本点统一起来。 B. 学习和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
(三)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 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表现
(1)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
① 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② 还表现在同一事物的矛盾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 还表现为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 首先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 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矛盾的方法才能解决。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B. 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的第二层含义) ...........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联结。
(1)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2)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3. 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
(1)掌握正确的认识秩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顺序是:特殊—普遍—特殊。 (2)我党创造了许多科学的工作方法。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3)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
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 ② 又要立足于本国实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1.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1)主次矛盾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2)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①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② 主、次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主要矛盾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原来的次要矛盾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
B. 原来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3)方法论:
① 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的解决主要矛盾 2.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 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
②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③ 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① 不分或颠倒主、次,就会混淆事物的性质。
② 看问题要分清主、次,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矛盾次要方面。 3.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2)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二者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和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1.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内容, 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还有我们的爱国主义。”这段话主要是说( )
A. 复杂的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 B. 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特殊性
C. 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 要善于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 下列看法,符合辩证法的有( ) A. 和谐就是美和善 B.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一要求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
A.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 矛盾特殊性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毛泽东同志说:“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场合则变成特殊性。”这表明( )
A. 矛盾是客观,固定不变的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仍然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一认识体现的哲理是(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B. 客观事物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 事物的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D.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6. 面对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江泽民同志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同宇宙间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一样,世界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这段话蕴含的哲理是( )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普遍性 B. 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出来 C. 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前提
7. 一位老中医给肺病患者治病时说,冬天冷,气压高,肺的工作量大,用药量大,而且治疗效果差;夏季天气热,肺的负担轻,虽然不发病,但这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种方法叫“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 实事求是的观点 B. 整体和局部关系原理 C. 矛盾特殊性原理 D.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8.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的是( )
A.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
C. 矛盾的特殊性 D.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9.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
A. 物质决定意识 B. 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 矛盾的特殊性 D. 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10. 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梨子,并且喊道“我要吃水果”。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 )
A. 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 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 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 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11. 矛盾就是事物,就是运动,就是思想,就是问题。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毛泽东说:“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现象。”这就是说( )
A. 矛盾具有特殊性,有的矛盾构成事物,有的矛盾构成运动,有的矛盾构成思想 B. 矛盾不仅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