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班级: 姓名密 : 学 号 :封 题 共 5 线 页 加白纸 1 张 GDOU-B-11-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题
□ 闭卷
课程号: 2710001 √ 考试 A卷□ 考查 √ B卷 √ 开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阅卷教师 各题分数 30 20 20 30 100 实得分数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30分。判断为正确的选项用A表示,判断为错误的选项用B表示,并在答题卡相应处填涂。)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 2、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 ) 5、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态度( )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 ) 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 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
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10、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 1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12、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 13、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使用价值。( ) 14、剩余价值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 ) 15、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新价值。( )
1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 17、国家垄断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
1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 19、金融资本是由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 20、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 ) 21、矛盾就是相互排斥。( )
22、量变就是量变,是不包含任何质变的。( ) 23、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
24、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
25、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
26、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 ) 27、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
2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就越快。( ) 29、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是一种反常现象。( ) 30、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不可能有反复。(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题干后所附的四个备选答案选项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请把它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处填涂。多选、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3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 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对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 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3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3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3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36、一寺院门口挂着旗幡,山风吹过,旗幡飘动。一和尚说是幡动,另一和尚说是风动,惠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是:( )
A、 唯物主义 B、 辩证法 C、 主观唯心论 D、 客观唯心论 3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 实践的观点 B、 联系的观点 C、 发展的观点 D、 矛盾的观点 38、意志、情感、灵感、直觉在认识中属于:( ) A、 理性因素 B、 非理性因素 C、 主体素质 D、 客体素质 39、“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绝对主义 D、 相对主义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40、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 生产工具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1、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 43、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4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两种劳动B、两次劳动C、两个过程的劳动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 )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4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47、、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A、在生产中位置是否移动; B、在运动中职能是否变化; C、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D、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48、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A、工人工资的高低; B、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C、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 D、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49、垄断利润是( )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题干后所附的四个备选答案选项中,有二至四个备选答案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把它们选出来,并在答题卡相应字母处填涂。多选、少选、不选、不填涂均不得分。) 5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 .画饼不能充饥 5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题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