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自贡市大安区回龙中学:林
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特点。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方法,提高自己鉴赏能力。 ⑶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心情,体会借景抒情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课文,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⑵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特点和写景方法。 ⑶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优美景色,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领略文中描写自然风光美。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特色。 5、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感知情境,导入新课
1 / 5
1、课前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创设情境。
2、导语:欣赏完了这组图片,你有怎样感受。从同学们答案中,可以看出同样风景在不同人,不同心境下会有不同感受。那么,这样美景在被贬官员眼中又是怎样一番风貌和滋味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唐朝,去体味大文学家柳宗元心境吧。 二、初探文本,积累知识
1、生齐读课题,明确本文文体。记:古代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是第四篇《小石潭记》,柳宗元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圣手”“游记散文宗师”。
3、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柳宗元曾经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共写了八篇游记,元和四年九、十月间,他接连游览了永州西山,西山西钴鉧潭,钴鉧潭西小丘,小丘西小石潭,写了四篇记游文章。《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一篇。这些作品,通过生动逼真景物描写,寄托了作者身世之慨,是游记散文杰作。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4人),凭借工具书,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问题(教师巡视参与) 四、再探文本,深化理解
2 / 5
(一)、请女生齐读课文,思考:课文依次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明确:潭石 潭水 潭源 潭境
(二)、第一组读第一段,思考:
1、写小石潭潭石句子是哪些?(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岩)
2、小石潭因什么而得名?(全石以为底) 3、小石潭潭石有什么特点?(奇形异状)
(三)、第二组读第二段,思考:
1、潭水有什么特点?(清澈)课文是怎样表现?(通过写鱼侧面烘托) 2、怎样写鱼?(动静结合)
(四)、第三组读第三段,思考:
第三段描写小溪源流,抓住了溪身岸势什么特点?(蜿蜒曲折)运用了
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五)、第四组读第四段,思考:
1、第四段描写小石潭环境怎样?(幽静,凄清)你认为反映了作者什么
心情?(忧伤,愤懑)为什么他会有这样感受?(既是对环境凄凉感受,也是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流露)
2、前面作者心情是怎样?(乐)这里又是什么心情?(忧)你怎样看待
这种变化?(前面因景优美而陶醉,心情快乐。暂时忘却了心中忧愁,但很快回到现实中,想到自己被贬谪遭遇,心中顿生忧伤怅惘之情) (六)、指名读末段,思考:交代同游者有什么目?(是游记一般格式) 五、细读文本,诵读品味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