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膜性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介入或手术?
导读:本文膜性布-加综合征的治疗—介入或手术?,仅供参考,如果
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膜性Budd-Chiari综合症(BCS)的治疗方法,评价放射介入和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术对膜性BC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5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42例膜性BCS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82例(其中18例为介入治疗失败者),采用常温直视下病变隔膜切除;介入178例,采用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156例,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经皮肝肝静脉扩张成形术22例,其中10例加用血管内支架(Stent)放置。手术组随访177例中总有效率89.8%,复发率10.2%;介入组总有效率81.0%,死亡率1.7%(3例),复发率19.0%,介入失败11.2%。结论大部分膜性BCS病人经PTA或PTA加血管内支架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介入治疗失败者、下腔静脉内有血栓者、介入治疗后复发者或下腔静脉内为斜或厚膜的病人应选择根治性膜切除术。
1990年5月~1997年12月,我院对342例膜性布-加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 BCS)进行了直视下病变隔膜切除、经皮腔下腔静脉扩张成形术或(和)经皮肝肝静脉扩张成形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1.1一般资料
1.1.1直视下病变隔膜切除组(手术组)182例,其中18例为介入失败或复发者。男114例,女68例。年龄11~57岁,平均26.4岁。
1.1.2放射介入治疗组(介入组)178例,男98例,女80例。年龄28.4岁。
1.2临床表现与诊断
全组病人均表现有下腔静脉高压或(和)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均经彩色超声多谱勒探测,下腔静脉造影或(和)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证实诊断。 1.3治疗方法
1.3.1手术组治疗方法常温直视下切除病变隔膜[1]。右侧第7肋间进胸,经胸腹膜后腔切开隔肌,游离肝后段和膈上段下腔静脉,阻断心包段下腔静脉,在病变隔膜下纵行切开下腔静脉,以手指探查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情况,游离下腔静脉内血栓及扩张肝静脉出口部,以球囊导管取出血栓及阻断下腔静脉和肝静脉血流,直视下切除病变隔膜,缝合下腔静脉。如下腔静脉缝合后有狭窄可能,以自体心包补片做成形术。本组采用此法者40例。
1.3.2介入组治疗方法下腔静脉介入治疗包括下腔静脉造影、测压、穿通隔膜、球囊扩张,再次测压造影,放置内支架,再次造影。肝静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穿通隔膜、球囊扩张、再次造影、放置内支架,再次造影[2,3]。本组单纯下腔静脉扩张
如果对您有帮助!感谢评论与分享
156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扩张22例,其中内支架置入10例。 2结果 2.1手术组
182例。手术死亡5例(2.8%)。存活的177例中,随访6个月~7年,效果优者占58.2%(103/177),良者31.6%(56/177),复发率为10.2%(18/177)。复发多发生在术后6个月~1年,与早期手术时遇下腔静脉狭窄未行修补成形有关。 2.2介入组
178例。介入成功158例(88.7%),未成功20例(11.3%),死亡3例(1.7%)。介入治疗成功者均获随访6个月~7年,有效率81.0%(128/158),复发率为19.0%(30/158),无死亡者。复发多发生在术后1年~2年,与手术时下腔静脉梗阻为斜膜或厚膜有关,其中18例改行手术治疗。 3讨论
3.1根治性膜切除术的优缺点
根据笔者多年经验认为,对BCS的治疗如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需满足以下3点:
(1)下腔静脉外的游离松解笔者对200余例下腔静脉造影的分析[4]及术中所见观察到,下腔静脉造影结果与术中所见并不完全一致,部分造影为典型膜性梗阻者,病变隔膜部的腔静脉周围或以上往往存有瘢痕,对下腔静脉形成压迫。只有通过下腔静脉周围的充分游离松解,才能解除腔外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