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第14课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列宁缔造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点) 2.对列宁的政治遗嘱的认识。(难点)
从大学生到革命家 1.家庭出身
1870年,列宁出生于俄罗斯辛比尔斯克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家庭。 2.投身革命
(1)1887年,列宁考入喀山大学,不久因反对沙皇被流放。
(2)1888年后,列宁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并于1889年建立萨马拉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布尔什维克党的缔造者 1.准备
(1)1893年,移居彼得堡并成立了一个中心领导小组,组织工人阶级同专制制度进行斗争。 (2)1895年秋,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3)创办《火星报》,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准备。 2.创立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1)任务:建立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内容:通过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
(3)结果:因在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分歧,党内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
3.发展——同孟什维克的斗争 (1)斗争
①对孟什维克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1912年,列宁主持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 (2)结果:布尔什维克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1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列宁在十月 1.背景
俄国参加一战,经济陷入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极度艰难。 2.过程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2)《四月纲领》:列宁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攻占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4)意义: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1921年春天,苏维埃国家遭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列宁多次听取农民和工人代表的意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2.内容
(1)农业:用实物税取代余粮征集制。
(2)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并恢复私人小企业,同时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3.性质
是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长期政策。 4.结果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经济明显好转。
(2)到1925_年,苏俄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战前的水平。
列宁的政治遗嘱 1.主要著作
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大量著作,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
(1)从理论上分析十月革命:认为俄国革命有一定的特殊性。 (2)经济文化建设方面
①通过建立合作社来吸引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②应当增强教育工作的力度,同时在农民中进行文化普及。
(3)国家党政机关的改革方面:指出要克服官僚主义,认真选拔党政干部,改造国家机关,加强党中央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2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的团结,防止分裂。
(4)民族问题方面:提倡各民族平等,反对民族沙文主义。 3.1924年1月,列宁逝世。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及对列宁的评价 1.贡献
(1)革命方面: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2)建设方面: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2.评价
(1)伟大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
(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1.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3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 列宁主张“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意思是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等。
【答案】 D
比较列宁在不同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项目 时间 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 二月革命期间 理论阐述 理论指导 的实践 二月革命 历史作用 十月革命的 理论指导 为夺权和建设 提供理论依据 十月革命胜利,建十月革命期间 《国家与革命》 十月革命 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向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两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应排除;而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仅仅是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不完整,故排除D项;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有可能在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取得胜利,即“一国胜利论”,故选A项。
【答案】 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4
启示 “一国胜利”理论 一切政权归苏维埃 七月事件 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和平过渡论 实施新经 济政策 巩固了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三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四 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的成立。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第一阶段”和
“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材料解读 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贡献材料一: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材料二、三分别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材料四是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成立的图片。 第(1)问把握时间信息点“1917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结合解答思路 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回答。第(2)问的信息点是材料的出处,即:《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第(3)问结合文字“列宁宣告苏维埃政权成立”和图片内容回答,本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答案不唯一。 【尝试解答】 (1)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教育教学资料精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