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经济地理学教案-(精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讲授纲要】

§5-1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 公司一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

100个最大的经济单位中,一半是国家,一半是公司。1997年,全球年收入在1000亿美元的大公司有10家,而世界上绝大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低于1000亿美元。——富可敌国。 ★ 中国的海尔集团已成为最大的公司;北京的同仁堂将在海外开设100家分部。 ★ 本书主编乃是研究公司地理的学者,上海华东师大的杜德斌也是研究公司地理的。

一、企业增长的动因及战略

1、企业增长的动因 a.实现规模效益:

1企业经营的终极目的是获取效益;减低成本是获取效益的有效途

经之一。生产○

中的成本有两种: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市场

规模,则可以减低单位产品成本——从而带来更大效益。这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增加的效益,即为

2p115规模效益。为了获得规模效益,企业则要扩大规模。此乃

企业增长的动因之一。○

图5-1是汽车工业不同部件的效益规模。 b.实现交易内部化: 1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了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少

市场交易成本,○

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研究表明,多数公司的

早期扩张,是企图

2实现对供应和市场的控制。——其战略意义是减少风险,提高供应

和市场的确定性。○

企业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要比这些活动由多个

企业进行更为有效,这样,企业则要去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同,是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c.技术优势的发挥:

1一般说来,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的价值很难在市场的交易中实

现,而企业使○

2新技术开发需要大量资金,而只有大有关技术在企业内部使用则

可获取较大效益;○

规模生产才能支持。 d.来自竞争的压力:

1发展了,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企业要长期生存,企业必

须发展。——○

2发展了,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不被对手击败。 业的支配地位;○ e.和管理者和企业行为有关:

1可以为管理者带来成就感;○2企业扩张可以从方获取资本,减

少风险。 ○

2、企业增长的战略和方法

a.增长战略:一体化扩张;多样化扩张。

b.一体化扩张:横向/水平一体化——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张及现有

产品份额的扩大(早

期);

纵向/垂直一体化——向原有生产活动的上游(后向)和下游(前

向)

生产阶段扩展(企业增长到一定阶段的主要扩张战略)。 c.多样化扩张:指不相关产品的多样化。

基于对市场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素的防范意识。

p118,战后,美国的多样性扩展情况。“东方不亮西方亮”。大学

生的厚基础,宽

口径要求。萨根的生物学研究。?? 二、企业的空间扩张 1、企业空间增长过程

a.由近及远进行扩张;企业重心离开原来的始发地进行扩张。——

就近建厂,了解情

况,新旧厂之间便于联系,有利于经济活动的展开。

b.不同增长形式的空间扩张:内部增长——常具规划性;外部增长

——规划性差。兼

并企业中,从近处开始。远交近攻——商场如战场。 2、企业空间

增长阶段

分为三个阶段,见p120:图5-3。 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a.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扩散规律:

接触扩散——源于一点的地理扩散。如,疾病的传播、建筑风格的

扩散、现代媒

体产生之前的技术传播、城市对农村的影响、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方言传播、生活习惯的扩散等。具有距离衰减效应,扩散过程表现为s形。

等级扩散——具有跳跃性扩散之特点。如,价格昂贵的消费品的扩

散、时装的阶

层流行、新思想/技术首先在大城市扩散等。 b.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接触扩张——较为常见,在服务型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如p117

美国洛氏装修公

司即是。

等级扩张——不考虑市场距离远近,首选进入都市区,而后进入次

一级城市??。

如p117世界著名销售商lvm即是。

c.中国特殊环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 通道扩张——人际关系通

道、机构/体制通道、生产通道(由生产/服务之间的关联引起)、距离通道(由地理区域的邻近性引起)等。

§5-2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一、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1980年提出。源于对英国酿造业的研究。反映众多小公司通过合

并而引起空间组织变化的过程。

假设前提:人口规模不同。 见p120:图5-6。 二、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1975年提出。基于英国的炼铁业公司。 见p121:图5-7。

三、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1、主要描述公司

从 单厂→多厂 从 本国→海外的扩张。

2、扩张程序:进入市场→拓展市场→扩大生产。 见p123:图5-

9。 四、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

1986年提出。1990年修改。

主要揭示:公司在国际上的扩张过程。 见p125:图5-10。 §5-3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一、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1、功能结构部; 2、产品结构部; 3、区域结构部; 4、顾客

结构部; 5、矩阵结构。

见p128:图5-12。 二、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

1、功能部结构; 2、产品部结构; 3、区域部结构。 见教材

p130-131。 【问题讨论】

企业增长的战略和方法一般有哪些? 企业空间扩张的规律是什

么?

从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分析泰勒模式。 【教后心得】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1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的原因;○2跨国投资的国别【教学目的】使

学生初步了解/掌握:○

3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特征;4跨国公司和投资地之间的关

系。和区位选择原则和方法;○○ 1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的动因;○2跨国公司跨国投资时对投资地的选择理【教学重点】○

3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原理。 由及原则;○

【教学难点】跨国公司跨国投资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

自学法;例举法。 【教学内容】(一)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二)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三)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讲授纲要】

§6-1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1、产品周期理论:弗农1960年代提出,主要解释国际投资的空

间变化。 他分产品为三个阶段:新产品-成熟产品-标准化产品。

□新产品:发明和生产出现于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的都市中心。因之

需要——较高的科技水平;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较高的消费水平。 □ 成熟产品:市场及直接投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 标准化产品:生产和装配业务移至发展中国家,发明国成为产

品的进口国。因之完全定型,区位选择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

2、折衷理论:邓宁提出。因为结合3种优势而提出,故名。 a.区域的所有权优势:表现为拥有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的

优势; b.内部化优势:即通过公司内部交易而获取更多利益的优势;

c.区位优势:各国生产要素差异很大,应充分利用别国的要素优

势。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1、驱动力:利益。

2、影响要素:成本;要素投入;市场。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

位选择

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2、集中于边界地区(相互了解); 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语言/文化相同/近;有亲属关

系)。

§6-2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1、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a.便利的交通运输; b.及时的信息

获取;

c.便于和关键人物及时接触。 2、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a.公司总部应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区。∵各公司之间具有当面接

触的可能性;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便捷性;具有和其他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b.在全球尺度上,多在“全球性城市”/“世界城市”中;

c.在国家尺度上,总部位于全国主要城市;中型公司区位比较分

散。 3、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a.宏观尺度上,总部设在母国,至多仅是部分外迁;

b.国家程度上,总部在都市间迁移时有发生;有时是由于兼并引

起的。

c.在都市之内,由中心向外移动时有发生,为了避免中心过分拥

挤现象等。 二、公司研究和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1、研究和开发的区位要求:

a.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研支

持;

b.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试

制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

c.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提供相关的反馈意见,并引导消

费。 2、研究和开发区位: 和总部具有某种相似性。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1、全球集中生产型; 2、市场地生产型; 3、专业化生产型; 4、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 见p148:图6-8。 §6-3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影响特点 1、广泛性; 2、层次性; 3、区域型; 4、多面性; 5、差异性; 6、时间性。

二、跨国公司和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1、跨国公司和投资的的关系 a.互补性; b.竞争性; c.变

化性。

2、影响跨国公司和投资关系的主要要素 a.社会政治背景;

b.结构状况; c.相对地位。

【问题讨论】

1、产品周期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跨国投资中对国别的选择的主导原则是什么? 3、跨国投资时

选择的微观区位有何特点?

4、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形式形成的原因何在? 【教后心

得】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和组织

1区域产业的分类、结构模式及演进理论;○2区【教学目的】使

学生初步了解/理解/掌握:○

3城市和区域之间的关系;○4农村工业化问题;○5技术创域空间

结构的模式及演变、形成和发展机制;○

新和区域南极光的变迁。

1产业结构模式及其演进理论;○2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的形成、演

变和发【教学重点】○

3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展机制;○

1产业结构的演进;○2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格局的变

化之间【教学难点】○

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例举法。 【教学内容】(一)区

域经济结构;(二)区域空间结构;(三)城市和区域关系;(四)农村工业化和农区发展;(五)技术创新和区域结构变迁。

【讲授纲要】

● 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有的空间范围。

● 在理论研究时,区域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上的空间概念;其没

有地理界限。 ● 在具体研究时,区域是一个具有明确地理界限的经济活动空间范围。其具

有明显的要素禀赋、经济活动、范围大小等方面的特征;在空间上

具有排他性。

§7-1 区域经济结构 一、区域产业分类

1、三次产业分类(克拉克,c.g.clark):

a.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大农业);

b.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和建筑业); c.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各业。

2、产业功能分类:

a.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居于

支配地位。功能有二: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b.关联产业:直接和主导产业相联系,为之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分为:前向关联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产业;

后向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

侧向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 d.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服务、人民生活提供公共

服务的产业。 分为:生产性/生活性/社会性基础性产业;消费趋向性/广布性/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基础性产业。 附——

e.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

的产业。

f.潜导产业:当前规模小、影响有限,但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

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日后可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3、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a.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农业、采矿业等;

b.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 c.流动密集型

产业: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 d.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主导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组织核心,具备下列特征:

a.高比较优势系数; b.高产业关联度; c.高需求收入弹性;

d.高生产率上升率; e.高产业创新能力。

2、关联产业配套:

a.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前向/后向/侧向联系,为主导产业的发展

提供保障; b.以主导产业的发展为七点,尽量延长产业链条;

c.以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为中心,引导关联产业以适度的规模发

展;

d.据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状况,合理分布关联产业,要力求获得

良好的集聚经济效益;

e.使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形成合理的大、中、小不同层次和不同

功能的合理组合,避免重复建设,过度竞争,不能大而全或小而全,本区没有发展条件的关联产

经济地理学教案-(精选)

【讲授纲要】§5-1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公司一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100个最大的经济单位中,一半是国家,一半是公司。1997年,全球年收入在1000亿美元的大公司有10家,而世界上绝大数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均低于1000亿美元。——富可敌国。★中国的海尔集团已成为最大的公司;北京的同仁堂将在海外开设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3c3p6r0py9kfa2517te4mn0g1mmhw00jm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