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采桑子 重阳
主备教师 审核人 徐世祥 陈玉军 参与教师 课 时 授课时间 1.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学 2.训练学生诵读能力,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习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目 力。 标 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 1.分析全词内容,把握伟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 2.理清本词思路,体味作者精秒的构思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 2、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感受革命前辈的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 方法 准备 导 学 过 程 【预习案】 (一)导入新课 导学设计 补充完善 伟大领袖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二)字词 1、读准字音 重阳( ) 分外香( ) 秋风劲( ) 寥廓( )( ) 2、理解词义 江天 战地 霜 老 寥廓 黄花 ( )衰老 ( )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残余武装扰乱 ( )因菊花多黄色,故叫黄花。这里指野菊花。 ( )广阔高远 ( )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 )在这里既指霜天、霜江,也只经霜变成红紫的草木,指的是烂漫的秋色。 3、诵读 背诵 抽查学生朗读。 (三)背景资料(配套练21页) (四)、根据《采桑子?重阳》的补充注释小组合作疏通理解诗歌 1.“人生”二句 [人生易老天难老]即人生有尽,宇宙无穷之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里是反用其意,天是无情的,所以天难老。 [岁岁重阳]就是天难老的证明,此重阳是泛指。
2.“今又”二句 【重阳】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小知识:重阳节习俗 (1)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 (4)赏菊:喝菊花酒。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特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3.“一年”二句 [劲]有力、猛烈。 [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现实。 4.“胜似”二句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廓,指天地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万里霜,郭沫若《喜读毛主席词六首》:“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字,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 【探究案】 1、本词的感情基调是“萧瑟悲戚”的,还是“乐观豪迈”的?简要说明理由。 “人生易老天难老”又怎样的哲学意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词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3、《采桑子 重阳》中的秋天形象与传统诗文中的秋天形象相比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突出这样的特点?诗人主要描绘了那些形象来表现这种特点? 4、次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训练案】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审 查 意 见
签 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