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
一、超声质量管理的范围 1、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仪器设备性能及调节水平 3、操作手法及观察分析 4、记录与报告 5、随访
6、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二、超声质量管理原则
1、质量管理的内容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考虑超声检查的病人数量与占用时间。应删繁就简,又不遗漏要点。
2、质量管理应经权威部分授权组织检查,普查与抽查互相结合。普查由超声诊断部门自查填单,获得原始数据;抽查则可获得实际情况,并核实上报内容及数据的真实性。
3、超声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手法、记录报告与随访制度等方面。 4、在检查过程中,应同时核查对《超声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记录,并对不规范术语进行纠正,使术语科学化、标准化。
三、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 1、人员专业素质
⑴接受医学教育情况、临床专业工作期限。
⑵具有超声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正规培训,操作者须有上岗的资格证书。 ⑶有超声诊断专业的继续教育积分记录或考试分数。 2、仪器设备性能及应用中具体调节
⑴主机要掌握调节深度增益补偿(DCG)、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或机内已设置的不同专用软件,使图像的细微分辨力、对比分辨力与图像均匀度达到最佳状态。在启用超声彩色血流成像之前,应预选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参数。在使用频谱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时,应适当调节流速量程及滤波器。在检查胚胎时,应注意声功率的输出不超过规定范围。
⑵超声探头:①原有性能指标;②电缆线或图形黑条情况;③探头表面开裂
或磨损情况;④仿体(标准模块)测试。
⑶图形打印、记录设备: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形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
3、操作手法、图像记录与观察分析
⑴操作手法随不同脏器及检查途径而异。通常用平行滑移、原位侧角、原位旋动或上述几种组合性手法;以及各种操作手法的标准化程度。.
⑵必须观察标准切面及特写切面。前者主要查询脏器整体结构,依靠超声解剖学作病灶的定位;后者则针对病灶放大、细察,分析其物理性能等。如做超声血流成像,则进一步分析其血流动力的改变。在观察过程中,必须经常调节仪器面板上有关功能钮,使之呈现最佳显示。
4、图像记录
⑴图像观察分析后特征认定。 ⑵图像中病变(要点)加注释。
⑶写出重要观察记录结果,重点指出图像特征。 5、报告单的要求
超声检查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临床上作为诊断的依据,也是将实际情况用文字(或图像)告诉受检者的凭据。报告单上分上项、中项及下项。
1)上项为一般项目,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等。
2)中项记述检查时的发现,应细致、客观、文字简练,描述全面,不需加入任何主观判断。一般描述为外形、轮廓、支持结构、管道及脏器实质回声,以及必要的测量数据。病变描述首先叙述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各种脏器中各类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局灶性病变应作定位、测量及其他重点描述。
3)下项为超声检查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⑴病变部位或脏器。⑵病变在超声声像图上所表现的物理性质(液性、实质性、混合性、气体、纤维化、钙化等)。⑶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可提示病名诊断(或可能诊断)。⑷如不能从图形资料作出疾病确定诊断者,不提示病名诊断。⑸考虑可能有多种疾病者,按可能性大小依次提示。⑹必要的建议如:超声随访和建议进行其他检查。⑺签名与日期:报告单必须由获得超声诊断上岗证的超声检查者亲自签名,技术员或进修医师检查后的报告,必须由上述规定的
上级医师加签,日期按年、月、日排列。
4)随访 ⑴常规、重点或专题;⑵随访间期分为单次、不定期、定期;⑶随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