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
主编:掌心博阅电子书
特别说明
本书严格按照该科目考研复试笔试最新题型、试题数量和复试考试难度出题,结合考研历年复试经验,整理编写了五套复试仿真模拟试题并给出了答案解析。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针对性强,是复试报考本校笔试复习的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www.handebook.com
目录
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4 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0 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8 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6 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33
第 3 页,共 39 页
www.handebook.com
2024年承德医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复试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说明:本书由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 性恶论
【答案】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四端青岛掌ы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3. 忠信
【答案】孔子伦理思想。《论语·学而》“主忠信。”忠指忠肯,积极为人;信指真诚。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人不忠信,则事无皆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故学者必以是为主焉。程子曰人道惟在忠信,……若无忠信,岂复有物乎?”孔子强调忠信,把它作为道德学问的基础,“忠信,礼之本也。”
4. 经世致用
【答案】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5. 形名参同青岛掌л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韩非综合前期法家的刑名说所提出的主张。即对言论和行为后果进行比较,并要求其统一。《韩非子·主道》“有言者自为名,有事者自为形,形名参同,君乃无事焉,归之其情。”对臣下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参合比较,即能明辨是非。“上以名举之,不知其名,复修其形。形名参同,用其所生。”对臣下主张若一时无法判断,则根据实施后果(形)与原先主张(名)是否相符来进行赏罚。
6. 四大
【答案】(1)老子用语,指道、天、地、人。《老子·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其中道最根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佛教“四大种”之略称,亦名“四界”,是构成一切色法的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俱舍论》卷一称,纯一的坚、湿、煖、动分别为“四大”之属性,持(保持)、摄(摄集)、熟(成熟)、长(生长)分别为其作用。以其能造作一切色法,称“能造四大”,被造作之色法,称“四大所造”。世界万物和人之身体,均由四大构成,佛教以此说明人身无常、不实、受苦,故后世有四大皆空之说。
第 4 页,共 39 页
7. 两仪
www.handebook.com
【答案】中国古代易学范畴。两仪所指,说法不一,其哲学意义则指天地或阴阳
8. 俱分进化论青岛掌ю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章太炎曾提出著名的俱分进化论,提出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苦乐、善恶一起进化的问题。
二、简答题
9. 庄子的人生境界
【答案】庄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是自由,人性非主宰性,所以他崇尚逍遥游。他认为“逍遥”的境界是“无所待”,真正的自由是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所待而游于无空,这既是庄子追求的生活境界,即道的自由世界,要达到这样的绝对自由的境界,不仅要摆脱一切客观条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要摆脱个人肉体的和精神的条件限制,真正做到“无己”。庄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即“与道同体”的解脱自在,“各适其性”的自由观的前提是“与物同化”的平等观。
10.试述荀子的认识论和人性论青岛掌я心博阅电子书
【答案】认识论:
(1)知识才能是后天获得的
(2)客观事物的道理是可知的(3)理性思维必须以感性材料为基础 (4)“行”是“知”的目的
人性论:荀子人性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的对立面是“伪”。对于“性”和“伪”的关系,荀子认为性是伪的基础,是人为加工改造的原始材料,使“性”完善美好。荀子一方面加强“性伪之分”。另一方面又强调“性伪合”,以为这个“性”可以化,而“伪”的目的就是为了性。这种合的关系就是“化性而起伪”。(荀子认为人的本性虽然是自然生就的,但是他是可以改造的,荀子不断强调人性的必须改造,而且认为人性可以改造,改造人生必须通过伪的努力,他把改造“人性”的过程叫做“化性而起伪”)荀子虽然错误地离开人的社会关系来谈人性,但是他却十分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后天善的积累对于改造人性的作用。充分肯定了人在道德修养上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助于激励人们树立努力学习自觉修养的信息和勇气。
11.老子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答案】(1)揭示了事物的矛盾现象
老子看到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相互依存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他认识到,对立的一面,如果它的特点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表现出对立的另一方面特点。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2)揭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说明对立的双方是会转化的。老子这些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古代是很可贵的,对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3)柔弱胜刚强
老子看到了强弱力量的对比方面,可以发生变化。“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
第 5 页,共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