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专题练习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专题练习含答案

专题: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一)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第1--2题。

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人口消费水平

D.资源丰富程度

C.经济发展程度

2、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环境承载力 B.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 参考答案1---2、D C

(二)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D.环境的限制性

1

1.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2.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解析:1.A 2.D

第1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 。A项正确。第2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D项正确。 (三)(2019·河北保定模拟)

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 kg)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

2

1.1949~2009年期间,影响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C.市场需求

B.科学技术 D.交通运输

2.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增加荒地开垦 C.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B.鼓励人口流动 D.提高机械化水平

1—2、B C [第1题,结合土地承载指数含义和图示信息分析知,我国1949~2009年期间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说明单位面积产量不断上升,这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第2题,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是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造成的,而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也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 A.男性比例降低 B.女性比例降低 C.青壮年比例降低

D.村中心人口减少

2.“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 ①播种面积减小 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 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向城市流动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因此农村中青壮年比例降低,C项正确。第2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部分耕地撂荒,导致播种面积减少,①对。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更大,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②错误。劳动力短缺与农药用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③错。外出务工收入更高,对农业生产的重

3

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视程度下降,农业技术进步缓慢,④正确。综上分析,D项正确。第3题,耕地流转以后,有利于统一农业生产的作物种类,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B项正确。

(五)澜沧江—湄公河流城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据此完成第1--3题。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

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 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 C. 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稠密 2.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A.与村相比乡镇选择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方向是正北

4

)

答案1.C 2.B 3.A

解析第1题,读图,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下降。人口密度在高程1 400~2 999米先上升后降低,变化明显。5 000米以上人口总数很少,人口密度接近0,说明有大片无人区。根据澜沧江—湄公河自北向南流,海拔北高南低,人口分布波动增加,说明人口分布南密北疏。故选C项。第2题,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人口密集;澜沧江上游地区山高谷深,地表崎岖,以林牧业为主,人口稀少,所以土地生产力较大的地区,人口较密集。因此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故选B项。第3题,读图可知,在向阳方位东南、正南乡镇居民点较村级多,说明乡镇对坡向的选择较村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利。澜沧江流域山体走向多为西北—东南向,居民点分布在偏东、偏南坡的比例较多,分布在偏西、偏北坡的比例较少,说明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有关。故选A项。

(六)(2019·安庆重点中学联考)

《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总报告》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迅猛,预计2012-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1.94亿增长到4.83亿,老龄化水平由14.3%提高到34.1%,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发达国家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老龄问题将在我国压缩到短期内同步呈现、集中爆发。读2010-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回答1~2 题。

注: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60岁或65岁)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

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 ) ①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 ②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③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 ④老年人口比重高 A.①②

5

B.③④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专题练习含答案专题:人口分布、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一)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第1--2题。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人口消费水平D.资源丰富程度C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324a96qhu0088t3x4ji0cqsi0v0jd00p8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