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 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1

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②按形态分类

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 相等。

(4)病情分级:

Myerburg室性早搏危险程度分级 室性早搏的频率分级 0无 1少见(≤1次/h) 2偶发(1-9次/h) 3常见(10-29次/h) 4频发(>130次/h) (二)证候诊断

1. 痰火扰心证:心悸,呕恶,口苦尿赤,痰多气短,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2. 气滞血瘀证: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 心脾两虚证:心悸气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腹胀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结代。

4.水饮凌心证:心悸,胸闷,气短,双下肢浮肿,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水滑,脉滑或结代。

2

室性早搏的形态分级 A单形、单源 B多形、多源 C连发、成对(2次连发) 成串或连发(3-5次连发) D非持续性室速(6-30次连发) E持续性室速(>t30次连发) 5.阴阳两虚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自汗或盗汗,舌

质淡红或嫩红,舌苔薄白,脉结代。

6. 痰瘀互阻证:心悸怔忡,胸闷痛,形体肥胖,痰多气短,伴有倦怠乏力,口黏,恶心,咯吐痰涎,舌质淡紫或紫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结代。 (三)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 1.心悸与怔忡的鉴别

心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每属实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2.胸痹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

3.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2)西医鉴别诊断:

1.房性过早搏动P波提早出现,其形态与基本心律的P波不同,P-R间期>0.12s。QRS波大多与窦性心律的相同,有时稍增宽或畸形,伴ST及T波相应改变的称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需与室性过早搏动鉴别。

2.房室交接处性过早搏动除提早出现外,其心电图特征与房室交接处性逸搏相似。早搏冲动侵入窦房结的形成不完全性代偿间歇,不干扰窦房结自发除极的则形成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痰火扰心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定悸。

3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味。

组成:黄连9g 法半夏9g 陈皮10g 茯苓10g

枳实10g 竹茹10g 丹皮10g 郁金10g 远志10g 焦山楂10g 全瓜萎15g 胆南星9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祛瘀,理气通脉。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组成:柴胡15g 当归10g 生地10g 牛膝10g

桔梗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3g 川芎10g 枳壳10g 酸枣仁10g 丹参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3.心脾两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组成:党参30g 黄芪30g 当归10g 龙眼肉10g

白术10g 茯神15g 远志10g 木香10g 炒枣仁10g 石菖蒲10g 浮小麦15g 炙甘草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4.水饮凌心证: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组成:茯苓25g 桂枝12g 白术20g 甘草10g 半夏10g 陈皮12g 生姜10g 泽泻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5.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血,通阳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组成:炙甘草9g 西洋参6g 麦冬15g 五味子6g

4

生地10g 桂枝10g 当归10g 阿胶10g黄芪10g 元胡10g 酸枣仁10g

(烊化)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6.痰瘀互阻证

治法:化痰泄浊,活血化瘀。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组成:法半夏10g 陈皮10g 茯苓15g 桃仁10g

红花3g 生地10g 川芎10g 当归10g 赤芍10g 瓜萎10g 元胡10g 甘草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二)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和中成药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三)耳穴压豆

1.常用穴位:心、交感、神门、肾、枕、耳迷根、皮质下、小肠。 2.方法:

(1)将胶布剪成7x7mm的小方块,将生王不留行子贴在胶布中央备用。 (2)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贴有王不留行子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 (3)贴压后用手指按压穴位半分钟,嘱患者每天自行按5次,每次10分钟,局部微热微痛为宜。

(4)每次贴一只耳朵,下次轮换对侧,症状较重者可双耳同时贴。 (四)基础治疗

各种心律失常、冠心病、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导致心悸不适,需行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电生理等检查助诊。治疗方面以对症、对因为主,但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心律失常,且易致心功能不全。在积极查找心律失常病原的基础上,选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一般选用增强心肌自律性和加速传导的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迷走神经抑制药物或碱化剂。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则选用减慢传导和延长不应期的药物,如迷走神经兴奋剂、拟交感神经药间接兴奋迷走神经或抗心律失常药物。I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如奎尼丁、普罗帕酮;II类药阻断肾上腺素能受体,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III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如胺碘酮;IV类药阻断慢钙通道,如

5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322b6q8ad6ehs64cxfu8wrp7230mk017t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